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吾拉魯滋部落 - 湯景雯

住在吾拉魯滋社區的日子,每天喚醒我們起床的,除了陽光和垃圾車傳來的泰武歌謠,還有的是孩子們的笑聲。

 

吾拉魯滋部落平日的人口組成多為祖孫。青壯年至外地讀書或工作,隔代教育成為此處最普遍的生活教育模式。因此,位居社區的泰武國小,對於部落有著更深一層的責任。

DSC_0012.jpg

陳美珍老師,早在泰武國小仍位於大武山上的泰武舊部落時,便已開始任教。在泰武國小的日子,至今已超過十年。

 

蹲點的17天裡,我們前前後後遇到美珍老師無數次。當時是開學前夕,老師們都在忙著搬教室、整理教材,美珍老師亦如是。敬業的她,面對滿滿待整理的教材,整個禮拜都留在學校整理至晚上八、九點。不但整理各式圖書和教學教材,更把所有櫃子、桌子和椅子以抹布擦拭得一塵不染。

 

每次與美珍老師聊天,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老師對於泰武國小孩子們的愛與強烈的責任感。泰武的孩子們,自小多由爺爺奶奶照顧,缺乏父母的關愛。美珍老師就像孩子們的第二個媽媽--孩子們頭髮長了,放學後她親自幫孩子們剪頭髮;指甲長了,拿起指甲剪,教導孩子們如何剪指甲;放學後,她自願留下來輔導課業較落後的學生。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意願,也設想到孩子們平日營養攝取的不均衡,她甚至準備一大桶牛奶,給課後輔導的孩子喝。

 

 

我一直相信「教育」是個神聖的志業。認識美珍老師之後,我更堅信如此。多少老師,在經過來到泰武國小的重重山路後,便決定離開;多少老師,能如美珍老師般,將學生們視如己出,將生命的光陰奉獻在他們的身上,盡全力地為清寒的家庭申請補助;積極地為有才華的孩子們尋找一展長才的舞台;看見自己的學生自外地回鄉,也不忘關心、提醒。美珍老師有如全泰武部落孩子們的母親,永遠守候在泰武國小,聆聽孩子們心中的話,消除孩子們滿腦的煩心事,叮囑孩子們在面對未來時應持有的態度。

 

有一回和老師聊天時,老師問起我們拍攝的情形如何。我們提到,想找部落中的長輩聊聊天。話才出口,老師便告訴我們,她熟識幾位部落的長輩。一通電話撥出,她便帶著我們前往長輩家中。

 

部落隔代教養的背景,使老師和部落的長輩關係甚深。那天到了長輩─湯熟vuvu的家,聽著老師問候vuvu家中每個人的近況,原來,vuvu的孫子是老師的學生。如今vuvu的孫子們早已長大,老師平日仍不忘帶些吃的、用的給vuvu。看著老師和vuvu歡笑聊天的景象,我想,老師不單只是所有泰武孩子們的母親,更是所有泰武長輩們的孝順媳婦。

 

 

一個人做了什麼,並不會被記住;但一個人為了什麼而做,卻不會被遺忘。美珍老師為了孩子、為了部落、為了未來希望的無私奉獻,已銘刻在我心、深存於每個吾拉魯滋部落的族人心中。這一切也將成為養分,哺育未來一代又一代的希望。

DSC_0051.jpg

作者小檔案

湯景雯
成功大學

一個來自臺灣台中的都市小孩,目前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著迷於繪畫、電影、音樂、文字、影像等一切美的事物。

熱愛慢跑、登山和游泳,喜歡嘗試各種挑戰自我極限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