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福音部落 - 翁芊儒

蔡承勳身著正紅色兩件式衣裙,黑色條紋平直滾繞裙邊足足四圈,斜肩背著綴滿流蘇的肚兜,黑白相間的布料被綠毛辮子綁在腿上,這是屬於花蓮縣玉里鎮福音部落阿美族女性的傳統服飾。然而,這一位16歲的高中男孩熟練的治裝,不慌不忙畫起精緻妝容,也不忘逐一配戴頭飾、項鏈、鈴鐺,如此盛裝只為迎來八月十八日起、一連三天的豐年祭。

 

阿美族通常在七、八月農忙過後以舞祭神、祈求豐收,名為「豐年祭」,演變至今,已然成為族人聯繫感情的場合。不同部落豐年祭形式也不同,蔡承勳解釋:「像我們部落是在晚上,但隔壁的岭雅部落就是在白天。」除了時間的不同,儀式內容也隨著各分支族人的遷徙,分化出不同的環節與名稱。

 

天未光,遠方便傳來悠揚宏音,從睡夢中驚醒的蔡承勳守在家門前,睡眼惺忪的張望,只見部落青年團裸上身、斜背情人帶、步伐一致的穿越街道,鈴鐺也隨腳步叮噹作響。

 

「欸,今年怎麼沒有進來唱?」蔡承勳跟阿嬤鐘阿美解釋:「應該是因為上面有喪家才取消。」這是拉開豐年祭序幕的「報訊息」儀式,族語稱「巴達固斯」,相較於去年凌晨兩點就開始拜訪家家戶戶,今年僅繞行街道,選擇尊重喪家而縮小規模舉行。

 

報訊息後,豐年祭才正式開始。族人白天依舊如往常巡視水田、菜圃,不因豐年祭而懈怠,微有不同的是,本該蟬聲唧唧的夏日午後,伴隨著輪胎碾過柏油的碎石聲,一輛輛沾滿都市氣味的轎車映入眼簾,那是部落的兒女賦歸回鄉。行囊堆放在空了大半年的房間,被夏温凝結的空氣因晏晏笑語而流通起來。傍晚十分,燈一盞盞亮起,點亮每一張記憶中略有模糊的臉。

 

蔡承勳喚姐姐更衣,催促還在猶豫的堂姐參加豐年祭。「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當然要跳阿。」一面說,還不忘依序上素顏霜、底妝、眼妝,攬鏡顧盼間擦好腮紅、鼻影、唇膏,最後將羽毛耳環垂綴在耳邊,妝髮大功告成。

 

一身妝容雖不如女孩柔美,卻渾身散發懾人的自信,足以凌駕任何輕蔑、不以為意的目光。穿上女裝後,蔡承勳最常說:「我就是做自己。」彷彿在告訴別人的同時也提醒自己,這沒什麼好丟臉,因為這就是我。

 

從小就對阿美族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的蔡承勳,不僅喜歡試穿傳統服飾,更上網自學母語,「我覺得語言就是文化的根基阿。」去年夏天,他憑著對部落的好奇心,一個人告別台北,隻身回到部落練習豐年祭的歌舞,不同於其他旅北青年僅在祭典期間返鄉團圓,蔡承勳選擇提前兩周回家,陪伴阿嬤之餘更身體力行的學習儀式,一肩扛下文化傳承的使命。

 

有了去年返鄉的經驗,蔡承勳今年提早排開豐年祭前後所有行程,更逐一聯絡家人、說服親朋好友共同回來。「我希望我可以是帶風向的那個人。」在他的努力下,哥哥姐姐、堂哥堂姐,以及相識的旅北青年今年相約返鄉,阿嬤家一夕之間熱鬧起來,蔡承勳的堂哥蔡宇翔更加入青年團,一肩扛起豐年祭的準備工作。

作者小檔案

翁芊儒
政治大學

喜歡寫作、攝影 、看書、聽音樂、遛狗 ,累了 就睡、習慣 早起、討厭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