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桃園比亞外部落 - 黃詩婷

  距離上一屆比亞外開放蹲點,約莫在十年前,我想,這十年間對部落來說有很大的轉變,不論在人、事、物,可能多了或少了幾個背影。某次從和牧師聊天,得知她到比亞外牧會這八年中,部落已經送走了近十位老人。

  「其實我很想走了」這句話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長者口中,因為和她同個年代的老人家都已經走了,從長者傳述過去的生活跟故事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老人家,是多麼思念著過去的家人和朋友,思念著過去跟他一起生活的族人。

  族人們在陸續送走多位老人家之後,發現因為生命流逝得措手不及,對於前人的生命故事一無所知,無從感念。阿韻牧師因緣際會在三光部落開會時,結交了一位生命繪本的講師,於是便邀請講師,和暑假返鄉的青年一起到比亞外部落協助製作繪本,在來得及的時候,記錄下老人家的生命經驗,並且透過青年與長者間互動的過程,傳承生命的力量。

  看到這樣的故事,我和夥伴決定製作一篇生命繪本的新聞專題,將這些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部落半數以上的人口屬於老人,甚至有許多長輩處於獨居狀態,為此比亞外在三年前向桃園市政府原民局申請設置文化健康站(以下簡稱文健站),凡是原住民年齡達五十五歲以上,非原住民者達六十五歲以上,即可納入文健站的照顧對象。

  比亞外文健站每週三、四定期會有中西醫義診,部落的志工們也會一大早起床準備便當,開著福音車穿梭在山間替老人家送餐,或是載他們來參加文健站課程。雖然有些不是部落的族人,但比亞外部落仍願意秉持傳統泰雅Gaga的分享精神,樂於奉獻與分享。

  除此之外,文健站常舉辦各種課程活動,像是帶老人家做運動、手工藝課程、郊遊踏青等等,讓他們聚在一起聊天話家常排解孤單,要老人家的身心靈都健康。

  比亞外部落看見部落老化的問題,並積極做出相關配套措施,這些待解決的情況也是許多原住民部落的縮影。生命繪本的出現,或許是源自比亞外部落難以承受的傷痛,但因為有了這項計畫,在部落碰撞出新的火花與能量,年輕世代與長輩之間有了新的交流,在這互動的過程中,留下的不只是故事的傳承,還有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

  在比亞外部落經歷了18個日夜,感受到這個迷你部落滿滿的生命力。或許不同於社會大眾想像的原住民部落,比亞外部落沒有種植苧麻(泰雅族傳統織布原料),沒有豐年祭,沒有釀製小米酒,沒有佈滿山坡的水蜜桃,沒有常見的原住民頭像標誌。比亞外選擇走出自己的路——保育類動物藍腹鷴的復育地、用心對待土地的有機農業、虔誠信仰的長老教會、無菸環境到落實環保、關懷長輩的文化健康站等等,一點一點地,族人們共同為這個部落努力,為這個大家庭付出,從被忽視的邊陲部落,到獲得105年度北區文化健康站評鑑第一,比亞外部落雖然不大,小小的卻很堅強,他們勇敢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作者小檔案

黃詩婷
輔仁大學

我來自新北市,喜歡到處玩、到處拍照,說感謝好像很矯情,但我由衷感激能夠有這次機會,讓我從一個怕山怕土怕蟲蟲的都市尖叫女孩,蛻變成即使現在蜘蛛掉在我身上,也能輕鬆把牠撥走的大自然勇敢女孩。我愛比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