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港口部落 - 潘美

  蹲點結束,離開港口部落後,理所當然地回到便捷的都市。我們不用去想念自然的風吹拂在身上的舒適感,因為走幾步路就有吹送著涼爽冷氣的便利商店;我們也不用去想念鄰居親切的問候,因為都市的人際關係似乎本來就應該疏離。

 

  但其實部落也不是一開始就熱情地接受我們,如果沒有歐陽姐和舒米姐的引領,像港口歷史這麼悠久的部落多少會有點排外,或對新面孔抱著懷疑的眼光,不過打過第一次招呼以後情感就越來越不可收拾了。就像隔壁街的faki,雖然faki家的狗在我們到港口的第一天就非常興奮的跑來招呼我們,但實際上與faki的第一次談話是我們來到港口的第六天。faki不說話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很嚴肅,常常和ina一起坐在家門口乘涼。在這之前我有好幾次經過faki家都猶豫著要不要和他們打招呼,最後都只是微笑點頭然後加快腳步離去。

 

  那天,faki和同selal(年齡階層)的王進發faki和我們說了好多話,雖然主要是他們負責說,我們負責聽,但之前的嚴肅陌生感都沒有了,伴著路燈跟月光,好像跟港口的關係又更進一步了。也是那天我才知道原來faki之前因為生病氣切的關係,說話發聲會很吃力(神奇的是王進發faki總會知道faki接下來要說什麼,先幫他說完一半),但從faki跟我們的互動中也能感受到他是一位非常喜歡社交的人,會有那天的談話也是ina主動跟歐陽姐說想要認識我們這兩個跟在歐陽姐身後跑來跑去的女孩。

 

  那天之後,我們一直找機會想要再跟faki聊聊,但沒有什麼名目又臉皮薄的我們總是不太好意思。後來歐陽姐在我們詢問阿美族祭典禁忌時推了我們一把,跟我們說「faki是懂很多的人唷」,我們就在午後興沖沖的跑去faki家了。結果不只禁忌,我們還額外聽了好多faki的童年故事,也吃了好多ina切的水果。

 

  聽起來困苦的從前,從faki的口中說出來卻變成帶點懷舊的趣味。faki一邊說著我們沒辦法想像的生活樣貌,一邊問我們還要不要喝飲料(faki總是一個轉身就變出許多飲料)。好喜歡這樣的生活片段,總是不吝嗇的向我們分享所有事情的長輩就跟百寶箱一樣,不打開就只是很帥的擺著而已,一打開就不得了了。

 

  部落的生活步調的確和都市很不一樣,在部落所有事情理所當然地慢慢進行著,不像都市總是快速得雜亂無章,卻把情感面都忽略了。都市在還沒成為都市之前,是不是每個人的心情、每一句想說的話,都好好的被接住了呢?那為什麼現在又變成沒有人喜歡的樣子了?台北晴空白雲時,我總會看著和港口一樣藍的天空想著這些問題。

 

  進入港口之前,我們被百般叮嚀著港口是如何的傳統與排外。或許有排外的部分,但我們是何其幸運,在港口的日子總是遇到如此溫柔的人們。這些感謝又該如何回報呢?

作者小檔案

潘美
台北教育大學

潘美,20歲,離開家鄉念書的台南人,對台北的食物嚴重適應不良,有幸的在太麻里有一個部落。我覺得臺灣很美,人的心也很美,所以喜歡到處亂跑,希望可以趁年輕的時候多多蒐集不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