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屏東萬巒鄉赤山社區發展協會 - 陳貞蓁
各種交通大法 積極參與據點活動的長輩們
兩年前新落成的赤山社區關懷據點,改建自有多年歷史的「赤山村農村托兒所」,它是赤山社區發展協會的核心基地,也是村民一提就明瞭的村內地標之一。社區據點的功能很多,除了是村長與夫人的辦公地,也承辦國中小學童的課輔班,後頭的小圖書間能作為通舖提供前來服務的志工居住,也在週間開設多項延緩失能課程提供社區長輩參加。
一週的課程多樣豐富,有靜態的手作課程,有動態的帶動跳,有專業師資帶領的打擊樂教室,有植物種植、皮膚保養、蔬食飲食等各式主題的講座。其中,週五的活動最為盛大,活動前會在據點外架起長桌,由社區志工替長輩進行每週一次的健康檢查;活動後由兩位媽媽自告奮勇掌廚,為參加者烹煮午餐,不只是香味從窗戶飄香陣陣,美味的料理見者有份,連隔壁派出所的警員都能分一杯羹。
每當社區據點舉辦活動,社區長輩總是自動自發且準時地前來會合,而觀察長輩們各自前來的方式,會發現其中別有感動與趣味。遠遠看見一輛電動車駛來,遮陽棚下似乎有點壅擠,一台小車上從容地坐著兩位長輩:八十五歲的駕駛阿嬷已經足夠驚人,後頭的阿嬷還長她幾歲。兩人住在附近,據點有活動便互相接送,活到老更要學到老,社區據點讓阿嬷們展現衝破年齡的活力與積極。
又有一輛機車靠近,咦,這輛機車看起來經過改造,特製的駕駛座可以推上輪椅,隔壁還擴增了一個迷你乘客座。原來駕駛的阿嬷在多年前發生意外,從此以輪椅代步,但她從不讓輪椅禁錮自己,騎著改造的摩托車不只一樣趴趴造,甚至能載著鄰居共同參與社區事務,車頭貼著的「天主保佑」字樣,呈現赤山一帶的天主教文化。另一台電動車停進據點空地,馬上有志工推出輪椅,阿嬷便出力撐起身軀坐上。多年前的一場中風奪走了行走能力,然而其他長輩驕傲地告訴我們,這位阿嬷十分樂觀,臉上總是掛著大大微笑,也從來不讓疾病阻擋她到處遊玩闖蕩。兩位長輩親身向我們展現心態的重要性,積極的行動力著實令人欽佩又感動!
時針接近九點,活動準備開始。由遠而近聽見了機車引擎,以及爺孫聊天的聲響。騎車的爺爺看起來心情特別愉悅,原來是從小移民加拿大的孫子趁著假期回來探望爺爺奶奶了。二十歲高個子的孫子坐在後座,仍舊像被爺爺寶貝的孩子,前頭的爺爺滿臉驕傲與滿足。孫子難得回來一次,爺爺奶奶帶著他一起參與社區活動,好像在對他說:這是我們的生活,你來看看。也像是對社區的朋友們說:這是我的寶貝孫子,你們來看看。
社區據點是長輩們學無止境的教育所,也是豐富長輩生活的遊樂場,更像個交誼中心,提供長輩社交互動的平台。不管使用怎樣的方式前來,都展現了長輩們對據點的支持,以及對社區的認同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