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永樂社區 - 賴柏源

在林邊永樂,受大家的照顧太多了。第一天到達林邊,阿珊姐和祐祐就衝到火車站想埋伏我們,結果被我們先行繞道走到了福記古厝,雖然突襲失敗,但兩人的熱情在我們初來乍到時便感動了我們。隔天,祐祐就帶我們「林邊騎透透」,帶我們朝聖永樂蹲點的logo原形—在圖書館附近的大蓮霧寶寶,認識林邊各處好吃好玩的,還帶我們去沿海公路走,真不愧是在地小霸王兼導遊,讓我們對林邊少了幾分陌生,多了幾分熟悉感。

 

阿珊姐也在第三天就展露了鄉村人情,和佐佐木姊姊、祐祐安安、村長與村長夫人一起手工做麵包。醉翁之意不在酒,蹲點之意不在麵包,而在感受和永樂居民的親近與溫和。下午,剛好有機會拉著丹惠姐介紹古厝環境,是個認識清領日誌時期至今居民生活方式的難得機會。我記得當時認識了孔明灶、古早牛車和超大的醃菜桶,還有一些象徵意義的牌子如過水間、左右護龍等等。這都要謝謝鄭老師,他是古厝的主人,無租金的向永樂社區發展協會提供古厝,作為永樂社區的發展據點,我們才有機會到福記古厝一窺幾百年來先民的風華。

 

爾後,阿珊姐帶我們去認識曹爸媽,第一次就吃到聞名永樂蹲點圈的「混蛋」,是曹媽老家的古早味做法,非常下飯的醬油和鬆軟的蛋,可以一次吃三碗(難怪大家都說蹲點會胖)。曹爸媽是在林邊深耕的蓮霧農,歷經八八水災後仍堅持這屬於林邊特色的產業,也巧妙轉型,要將農業結合觀光,發展「採果樂」並嘗試網路行銷,吸引外地遊客前來遊玩順便購買蓮霧。只可惜八月是沒有黑珍珠蓮霧的,只能等到過年期間才是蓮霧最大產量的季節。

IMG_4378.jpeg

在某一天週六,一個特別的旅行團來到永樂參觀。該團有些人曾是當時八八水災投入林邊救災的志工,因適逢八八水災十週年,此次參訪別具意義。村長便帶著麥克風帶領旅行團遊林邊,看看以前淹水而已改善的區域,看看近年修繕並拓寬道路的八甲頭埤,看看林邊走過風雨災害而復甦的光輝。繞一圈後回到古厝,由阿珊姐講解當時八八水災的情況、災害重大的原因、以及居民及志工如何救災的過程。

 

其實林邊人不喜歡外地人提八八水災,他們不想要外界對林邊的印象停留在「淹水、淹水、淹水」。正因林邊天生地勢低窪且靠海,永樂社區、鄉跟縣政府才致力於改善淹水狀況,修整排水溝及引進自動排水系統,就是不想讓社會認為林邊每年夏天都在淹水。十年前的8月,是林邊鄉的浩劫;十年後的現在,永樂村已然成為災後復育的代名詞。有來自日本的專家學者深入田野調查做防災研究,亦有許多中國團體特地來永樂村學習社區發展。而事實上,永樂村在災害發生時的防災機制和流程已十分完善,我想在很多人心中,永樂村就是社區發展與防災重建的楷模!

作者小檔案

賴柏源
臺北醫學大學

嗨,我是賴柏源,來自台中。目前就讀於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三年級,喜歡參加課外活動培養興趣且增加人生閱歷。

今年暑假,我用15天和事前的準備時間,參與「蹲點˙台灣」,透過自己的眼睛認識台灣這片土地,脫離舒適圈,學習獨立與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