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鐵份部落 I - 潘婉如

多元與包容的「AFIH」

 

A FIH的由來

「A FIH」在阿美語裡頭是米糠的意思,因為鐵份部落不是阿美族最古老的部落群,而是秀姑巒阿美、南勢阿美、海岸阿美遷居之後所聚集而成的阿美族聚落,裡頭更有著漢人、客家人、外省人的聚集,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就如風吹散的米糠般飛行了又落地,落地深耕的地方就在鐵份,也因此取米糠的阿美語「A FIH」為鐵份部落母語名。

照片A.JPG

族群融合

有著阿美族、客家人、漢人與外省人,甚至是印尼人與大陸人組成的鐵份部落,並無種族歧視的問題,更沒有所為的族群隔閡,反而因為AFIH由多元族群聚集而成的背景,成了一個族群融合並相互尊重的社會。

 

從文健站得日常便可看出鐵份部落的多元族群樣貌,不分你我,更不分族群,來到文健站的長輩和諧的玩著跳棋,一同享受著休閒的日常,也一起做著體操,一同活絡身心,一起感受健康生活的美好。

 

互助互愛

文健站的長輩平均年齡都在七十歲上下,大家都是需要被照顧的長者了,然而,在他們身上看見的並不是對晚輩的依賴,而是更加互助互愛的精神。

照片B.JPG

那是一個涼風輕拂的週末傍晚,我們正愜意地在部落中散步,想走走看看週末的鐵份人會做些什麼,然而,忽然間聽見了長輩們叫著我們的名字阿美族語名字,才發現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晚餐,在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部落有長者舉辦喪禮,在喪禮過後,阿美族的傳統會由喪家請全部落的族人吃飯,以示對部落族人互相幫忙的謝意。這樣的傳統除了讓我們驚訝不已外,更感受到部落之間互助互愛的精神竟能克服家人離開的傷痛,以這樣團聚而溫暖的方式來詮釋喪禮過後的日常,最暖不過如此了!

 

吃完飯後,我們幫S LA阿嬤把飯菜提回家,看見家中倉庫有一台紅色的轎車,隨口問了才知道,那是高齡七十多髓的阿嬤的代步車,在這樣的高齡年紀還會開車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阿嬤為了照顧車禍的兒子,五十多歲了才學開車,會開車之後的阿嬤,也不只照顧自己的小孩,更把這樣的能力推己及人到部落的獨居長輩身上,他常常載著獨居的珠粉阿嬤到鎮上看病、剪頭髮等,這樣高齡長輩照顧高高齡長輩的美好,除了讓人感到驚訝外,更看見了部落的凝聚力與互愛,再次證明了鐵份這樣遷居的社會,背後象徵著的是更大的團結!

照片D.JPG

那天,聖母升天後的中午,突然間下起了午後雷陣雨,看見珠粉阿嬤一個人坐在文健站外頭的板凳上的我們,正想著該如何是好時,S LA阿嬤開著那台紅色轎車出現了。

 

大手牽小手

阿美族同時也是階級制度嚴謹的社會,因此各個年齡間都有著相當的連結與責任,「當有人做不好的時候,我們不會去責怪他,更不太會有公開的懲罰,因為對我們來說,他做不好是整個階級的責任,我們沒有督促他,讓他有機會做錯。同時,身為哥哥姊姊的我們,更應該要檢討我們自己,是我們沒有把弟弟妹妹教好,沒有把我們學好的東西交給他們。」來自姊姊的一段話道出了年齡階級下,最重要的除了要求服從外,更重要的是那份責任感,那「大手拉小手」的可貴精神,撐起了整個鐵份。

照片F.JPG

都是一家人

「只要來到鐵份,就是一家人。」

作者小檔案

潘婉如
中國醫藥大學

 喜歡到處出走,去感受不同地區的人情,去看見這個世界的不同樣貌,去拼湊出這個世界完整的美好,去走出自己的人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