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福音部落 - 楊侞蓉

一提到花蓮福音,便有滿滿的人情故事可以說。

 

「奉香蕉?」

 

在熟悉的早餐店裡享用著阿姨手工的菜頭粿,此時對面的阿嬤拿著一大串香蕉走過來,說這是免費供應的,你可能聽過奉茶,但是你肯定沒聽過奉香蕉!住在城市的我們,對於香蕉的印象可能是來自於便利商店、全聯、水果行,但是在部落裡,其實隨處走都能看見香蕉樹的蹤影,因為部落的每戶人家幾乎都會有一片空地種植著果樹,因此除了以檳榔樹作為戶與戶的界線外,居民也會種植麵包果、火龍果樹、香蕉樹。

 

在這裡,鄰居間會彼此分送麵包果、香蕉等蔬果,也許部落裡沒有商店存在,但是卻有以情感基礎作為對價交換的免錢水果,這,只是社區人情味代表的開始。

 

一天,我們住的地方跑來了一隻昆蟲,怕蟲的我和于真嚇得大驚失色,就在千鈞一髮之際,我克服內心的恐懼因子,拿起杯子蓋上昆蟲,並拿到外面放生。此時戶外正巧有兩位弟弟在玩蛇板與滑板,於是我展現健談的本領,搭訕這兩位可愛的小朋友。

 

其中一個弟弟,一看到我手上的昆蟲,便說那是天牛,因為他曾經在昆蟲圖鑑看過,那天晚上,我們約定好,明天要一起玩遊戲,我們更約定好,他們要擔任小老師,負責教我族語。

兩個弟弟.png

這兩位弟弟只有假日時才會來到部落,我們只相處了短暫的兩天,一起籃球、打了程式、聊起了有關他們上課的內容。同時他們也化身族語小老師,教我們一些阿美語的基本詞彙,雖然他們族語的發音有點跑掉,但是當他們用童稚的語氣講出族語的時候,卻讓人感受到一股語言的力量,也許過去錯誤的政策造成阿美語的使用有斷層,甚至還要學校教他們說族語,但是至少弟弟還願意教我們講,就代表他們還是認同這個語言和文化。在屆臨與孩子分離之際,弟弟悄悄的在我們的鞋裡放了一串項鍊,還大聲的告訴我們:「姊姊你的鞋裡有東西!」那,是豐年祭時配戴在身上的項鍊,也許我們只認識了兩天,但是這段記憶,將永遠把我們串在一起。

 

不過提到小朋友,便不能不提到學校裡的靈魂人物—邦文老師,只要談起和教育有關的議題,邦文老師的眼睛便會散發出閃爍的光芒。穿著雨鞋,嘴裡咬著酸中帶甜的芭樂,每日回家,邦文老師便會開始享受起田園之樂,當個現代版的陶淵明。

 

也許在鄉村沒有便利商店,但這裡有一望無際的稻田和新鮮空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真誠而純粹的,主流的價值告訴人們要離鄉,離開家鄉向外發展才是理想的樣貌,部落的人口也在這股時代的洪流下跟著凋零,但是邦文老師卻利用課堂上的課程,努力讓孩子對家鄉有認同感、歸屬感,希望這些孩子有天,能夠利用自己所學,回饋到自己的家鄉。

IMG_20190710_093931.jpg

話題轉到部落的人口流失,老師侃侃而談的說起話來,對於他而言,這些孩子不一定要很厲害,做世俗價值裡定義的大事,但只要這群孩子對於這片土地懷有感情,對於他們的文化感到重視,他們仍然可以利用家鄉的元素,發展觀光、精緻農業,即使這樣的工作不能讓他們賺大錢,卻可以守護著部落的美好,都市裡的生活也許燈紅酒綠,但是家鄉的生活也有他的迷人之處,邦文老師正用著他自己的方式,讓孩子們懂得,阿美族文化也有它珍貴的價值存在,部落的價值不需要靠別人來定義,而是能夠自己創造的。在花蓮這片土地上,有著都市沒有的純粹,有著最優美的自然環境,還有一群擁有著豐厚文化的人群,因此即使都市的燈光再怎麼閃耀,恐怕也未如部落長輩的笑容那樣溫暖,將邦文老師的心緊緊牽著。

作者小檔案

楊侞蓉
臺灣大學

彰化人,原以為自己嚮往都市生活,但在台北讀書,且到花蓮蹲點後,發現自己喜歡鄉村從容的步調XDD,過去喜歡用批判的角度看世界,但現在,我喜歡親近土地,用「心」去看世界,看見居民的笑容,看見人群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