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雲林 華南社區 - 謝佳怡

 

在雲林縣古坑鄉的華南社區,每逢客人來訪,總能聞到從廚房飄出的陣陣香氣。社區媽媽們在「阿嬤ㄟ灶腳」料理,端上一桌「人生七味餐」。「酸、甜、苦、辣、鹹、鮮、澀」,七種味道不僅是餐桌上的調味,更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為了社區發展不得不的選擇

「做人生七味餐是為了社區。」社區媽媽鄭杏珠說。做料理、招待客人是華南社區媽媽「幫助社區發展」的方式。農村再生計畫讓華南社區開始計劃建造社區廚房「阿嬤ㄟ灶腳」,從最初的帆布遮頂,到裝上窗戶、電風扇、鋪地板、蓋屋頂,再到今年裝上冷氣,一路走來很艱辛。

 

在專案督導賴雅玫加入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後,她開始規劃「人生七味餐」,為了帶動社區,頻繁接待團體,讓訪客也能嚐到在地料理。社區媽媽蘇麗桑直言:「如果七味餐不見是一大損失。」過去,由於華南人口少、知名度低,居民在介紹社區時,總是要先介紹華南是華山隔壁的村落。如今,一講到「華南」別人就知道,不用再特別介紹華山。從學校發展、社區營造、產品經營,再到人生七味餐,這些努力彼此環環相扣,更一步步翻轉社區形象。

 

 

人生七味餐班長陳郭笑平時除了會在現場指導社區媽媽料理,更在事前負責和賴雅玫討論菜單、購買食材。她坦言:「有時候會(想放棄), 會懶惰、覺得很累。」 雖然在煮飯時不會覺得累,但煮完一天後,回家光是坐著就累了,不過為了社區,她不敢想不做。

 

 

七味餐成凝聚社區的力量 

人生七味餐原先由華南社區中,華興聚落的居民組成,後來藉由村長牽線,住在華南社區其他區域的蘇麗桑、方淑萍紛紛加入團隊,去年邱素真也透過方淑萍的介紹加入,七味餐凝聚社區不同區域居民的向心力。

 

社區媽媽在阿嬤ㄟ灶腳製作料理時,總是很有默契地在忙碌中找到自己可以接手的工作。過程中,也充滿著歡笑聲,陳郭笑開心地分享:「大家一起話就多了,好像出來比較快樂。你聽我家的故事,我聽你家的故事。」

 

 

人生七味餐一直有個傳統——「出餐後,大家一起在廚房裡吃飯。」賴雅玫在規劃人生七味餐時,陳郭笑提出「老婆出來煮飯,老公負責吃,不然老公在家裡沒飯吃。」的想法,因此,大家會因為人生七味餐而聚在一起,讓社區居民在餐桌上拉近彼此的距離。

 

人生七味 每一味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社區媽媽曾水心認為人生七味餐的取名別具巧思,「人生七味餐酸甜苦辣的 ,大家都有經歷過,取這個名字,不覺得很特別?」

 

說到人生七味,社區媽媽不約而同地說,每一個味道都有出現在生命中,簡援說道:「以前要養小孩長大,是苦。現在小孩長大了,不用擔心他們,加減做文心蘭,快樂就好。」養育小孩、出車禍的「苦」;兒女雙全、一家人快樂生活的「甜」。即便以前的生活很苦,現在大家都一致認為生活是甜的。

 

人生七味餐成為華南社區的特色之一。外地遊客慕名而來,社區媽媽則持續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化作一道道料理端上桌。這份餐桌上的人情味,是華南社區最獨特的風景。

 

 

作者小檔案

謝佳怡
輔仁大學

土生土長的都市小孩,會說台語但不ㄌㄧㄢˋㄉㄥˋ,喜歡攝影、 喜歡海、喜歡看日出和日落、喜歡嘗試各種新鮮事、喜歡到處趴趴走,更喜歡待在世外桃源~大寫的E,超級活潑外向,自從進入新聞系後,發現跟每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