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三峽復興堂 - Day1-2/這裡是我們的 家

       隱身在都市叢林,座落於大馬路旁的三峽復興堂,是諸多年輕學子的家,外觀並不像教會,而似普通住宅,在這裡,孕育了無數孩子的夢。當我們走入三峽復興堂,坐上電梯到達四樓,還在門外就已經聽到孩子的嬉鬧聲,一開門,映入眼簾的是與孩子們打著詠春拳的創辦人—丁帥之牧師,穿著輕便的他,笑聲爽朗,與我們既定印象中的牧師很不同,丁牧師熱情地問我們要不要吃水餃,也介紹了社會關懷部的衛行光教師與鐘欽漢專員,還有國小、國中課輔班的伍淑君校長、王乃玉老師、吳念慈老師,除此之外,幾個留的比較晚的孩子,已是高中生或大學生,好奇地詢問我們為何而來並透過聊天熟悉彼此,也許是因為年齡相距不遠,他們一點也不怕生,積極地和我們互動,很快就成為了朋友!

                鐘欽漢專員請我們直呼他為小欽哥即可,小欽哥花了一些時間與我們說明復興堂現在的狀況,「當孩子把我們的服務視為理所當然,就是我們的失敗。」這一句話,體現了出身於復興堂的孩子,念茲在茲的是人格養成,初來到復興堂的我們,在這短短幾小時內就可感受到這裡的孩子是相當有禮貌、有紀律的,從小細節便可看出,當丁牧師要求孩子整理環境,他們毫不推拖,也會主動與初訪的我們熱情地打招呼,但是,小欽哥強調,他們來自於遭遇問題的家庭,且各種例子在復興堂都找的到,例如單親家內性侵家暴等等,大部份的個案都是由學校轉介,由於一些孩子回家之後沒水沒電,或罹患疾病導致孩子無法專心寫作業,三峽復興堂的國小課輔班會盡量輔導小孩在復興堂把作業寫完,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並不那麼順遂,即使站在他人的立場去體會挫折與痛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復興堂的牧師與老師仍願意花費相當程度的耐心與同理心,小欽哥說,基督教信仰給了他們很大的力量,他們也努力讓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愛在這個信仰可以獲得滿足。


                八月一日早上七點半左右,就讀國三的小慈是第一個來到復興堂的孩子,她興奮地說早上九點半有兒童崇拜,可以唱聖歌,還有念慈老師講聖經故事,傳愛課輔班只招收國小與國中生,但在這裡時常能看到高中生與大學生的身影,小佑即是一例,由於家中有四個小孩,父母的經濟壓力龐大,小佑在國三的時候來到課輔班,一直到了高中,復興堂老師們依然用心為他的課業解惑,除此之外,他還在復興堂免費開設的才藝班學到了吉他、鋼琴等等,他很感謝復興堂能提供這些機會使他蛻變,在今年九月,他即將成為台科大營建系的學生,「三峽復興堂是我的家!」他驕傲地說,也承諾未來會投身於復興堂擔任老師。



 

[小魚有話想說]

        這是相遇的第30個小時,在我打這篇日誌的時候,透過鏡子反射的你們,正努力地練著舞,八月二十二日你們有一場演出,你們每一個臉孔依然有著屬於這年紀的天真爛漫,也許你們的故事沉重到我無法負荷,但孩子們,請別忘了此刻的笑容,別忘了你們曾有多快樂,希望這些美好的回憶能成為你們面對未來挑戰的正面能量。當你們問我,我什麼時候會離開,我的15天讓你們錯愕了,我當然害怕,在這些日子裡交織的情緒要怎麼能捨得,但是,離別是每個人必須學會的,我也仍在學習,轉個念想,在我們生命交會的這一瞬,我們都是真心敞開的,不就很值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