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魯巴斯部落 - 【魯巴斯日記第七章|她用針線交織新舊文化】

鳳林山腳下,有一間開了20幾年的織布工作室,名叫「莎達工作坊」,小巧可愛的空間裡,蘊藏了無數寶藏,放眼望去,右邊的牆面掛滿了各式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架子上也堆疊了花樣、色彩相異的布料。將視線往左移,可以看到織布機、數張織布競賽第一名的獎狀,以及各種大小、款式的小包包,這些全都出自莎達執事神奇的巧手。

 

莎達執事六歲時便跟著媽媽學習織布,「學這個不簡單餒,我外婆一直罵我,罵我笨。」莎達執事憶起剛開始學習織布,從認識織布器具、整理棉線,到操作織布機,每一步都需注入大量精神,才能融會貫通。她穿上織有「眼睛」花樣的太魯閣族裙子分享,幾乎每個女生最開始都是從學習織「祖靈之眼」開始,「祖靈之眼」是由兩個菱形所構成,看起來就像眼睛一樣,在太魯閣族的文化中,代表著祖靈的凝視與守護,「我真的很感謝我媽媽,把織布傳到我身上。」

「織布不是說我們喜歡織布就好,一定要有意義。」莎達執事振振有詞地說,每件作品的背後都一定要有故事。她提及自己之前曾獲得編織競賽第一名的作品——「枕頭」,枕頭的基底由莎達執事親手織成,上面縫有三塊毛線材質的拼布,分別是外婆、媽媽和她喜歡的花樣,三樣設計,三種情誼,象徵著三代的回憶。

 

斬獲不少織布獎項的莎達執事分享得獎的秘訣:「要一直有創新,像我做的東西每個都很不一樣。」她強調,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喜好也會有所不同,「一直看到一樣的作品人家也不要啊!」像她就曾將太魯閣族傳統服飾中,需要用繩子綁在頭上的頭帶,改良成像帽子一樣,可以直接戴在頭上,不僅更堅固,也可以在上面增加鈴鐺、流蘇等裝飾,讓它變得更獨特。

除了持續製作織品,莎達執事也多次受到鄉公所邀請,到萬榮鄉原民館教授織布,她笑著和我們說:「我都跟小孩子鼓勵,沒有什麼太難,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可以。」對莎達執事來說,雖然礙於讀書和工作,沒有把織布的技能傳承給她的孩子,但能夠開課教導所有有興趣的人,她就覺得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