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馬祖南竿鄉馬港社區發展協會 - 《社造的起點》

一張桌子慢慢變熟的距離

今天,我們在社區辦公室協助進行第一場社造活動,主題是「瓦楞紙箱再造花瓶」。

材料是平常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被丟掉的瓦楞紙箱。

我們先將紙箱剪成簍空的梯形紙板,撕去其中一面,讓裡頭的波浪紋理露出來,

再一根根穿上竹籤,四面完成後組裝固定,最後放進一串暖黃色的燈光。

 

原本平凡的紙板,在大家的手中被剪開、穿起、組合,到了燈串亮起的那一刻,

變成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

看似簡單的手作,

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剪、撕、串、黏,每個步驟都需要耐心,也需要一點點的默契。

 

今天大約有二十位社區居民參加,原以為會以長輩為主,沒想到現場多是年輕人與孩子。

老師也因此設計了更安全、簡單的版本,讓孩子可以動手剪貼、參與其中。

紙太硬了就請旁邊的人幫忙,工具不夠就互相借;節奏比較慢的、手力氣不夠大的,也都有大人陪在旁邊。

在這個空間裡,有人慢了步驟,有人沒聽清楚指令,

大家都會輕輕地幫一把,像是:「借我看看你是怎麼做的」、「要不要借你膠帶?」,也順便聊上幾句日常。

沒有誰指揮誰,只有一群人剛剛好坐在一起,在一張桌上同心協力完成作品。

留下來的不只有作品

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要凝聚一個社區,

一定需要很大的活動、熱鬧的場面或是充足的經費, 

但今天的經驗讓我們重新思考:

或許讓人留下來的關鍵,其實是那些不急的時刻,不一定要趕時間,也不追求成果。

就是剪剪紙、穿穿竹籤、聊聊天, 坐在一起靠近了彼此。

 

馬港社區的樣子,今天我們看見了一點: 那是一群願意幫忙、願意等待彼此的人,

不是因為活動多熱鬧,而是他們本來就懂得一起把事情慢慢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