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馬祖南竿鄉馬港社區發展協會 - 《記得,也想被記得》

追尋故事的午後

今天下午,我們與陳玉嬌校長相約,在民宿客廳裡開始了對後沃村記憶的訪談。

她坐在沙發上,說起那段被水淹沒的過往

當年,為了興建水庫,整座後沃村被夷為平地,

夷平那天,挖土機不只是鏟去了房子與田地,也把他們曾經熟悉的日常生活推進了回不去的遠方。

那片土地曾經踏過無數赤腳,也曾承載過笑鬧與眼淚,如今,一切都沉在水底,村落的回憶,好像只剩她還清楚記得。

 

我們靜靜聽著,不打斷,只想讓這些故事在鏡頭裡被完整留下,

對我們來說,這不只是一段訪談,更像是一場穿越到當時的旅程。

透過他的聲音,我們彷彿也踏進了那條被水覆蓋的街道,看見黃錦樹、沙丘、村落裡的人影晃動,

她說,她不是不願意放下,而是不想讓這段歷史消失得太安靜。

拍攝結束前,她沉默了一會,然後說:「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水底下,曾經有過一個村莊。」

這句話沒有責備,卻帶著一點點的孤單,也多了一份我們無法忽視的責任感。


紀錄,是一場練習

訪談結束後,我們馬上轉往水庫邊補拍一些走路的畫面、抬頭望向遠方的鏡頭,

試著讓影像更豐富、有層次。

細雨濛濛、腳步疲乏,但心裡還是掛念著剛剛的談話內容,

我們反覆思考:這些故事該怎麼呈現,才能既誠實,又不流於形式?

回到住處後檢查素材,才發現訪談還需要再重錄一次,部分畫面也還不夠完整,

原本以為已經完成的東西,其實才剛開始。

 

每個片段的排列,每個問題的提問方式,甚至每個沉默的空白,都值得反覆思考,

原來,紀錄不是「記下」,而是「理解」,是一次又一次靠近一段生命、一個故事、一個人。

離開水庫前,我們回頭望了一眼那片靜靜不動的水庫,

突然明白:我們拍下的不只是畫面,而是某個人、一個村落,努力留下來的痕跡。


開始想念

結束拍攝後,我們到了三六九小館用餐,

也許是身心都有些疲憊,晚餐的每一道菜吃起來都特別美味,

五味淡菜、熱呼呼的老酒麵線,每一口都像是為今天畫下滿足的句點。

 

吃飯時,我們還在回放今天的畫面、討論明天的行程

心裡想著:「好快,已經第十五天了耶。」

才突然驚覺,我們和這座島的關係,已經從陌生、適應,轉為熟悉與不捨。

十五天看似不長,但對我們來說,已經足以被放進心裡

我們還想多記錄一點、多留下些畫面、多和這裡的人說些話。

因為當你用心記錄一段生活,就會發現,那不只是他們的故事——

那也是我們曾在這裡,真實存在過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