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雲林口湖鄉老人協進會 - 林鈺軒

  時值七月,我和伊琳身上背中厚重的行李與機器,搭上晨間的電車。看著車窗外晴空萬里的天氣與鄉野的景色,我想起過往的這個時候,住家附近的稻穗正當金黃,而這耀眼的顏色染滿整遍田野,媲美天空之城中的金色草原。然而今年,我或許會錯過這樣的景色,因為我將在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渡過我五分之一的暑假。在這十幾天裡,我將從事一件從來沒做過、以後也不一定有機會去做的事─將自己投入、觀察並記錄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樣具有自我挑戰性的事情讓我對於尚未開始的蹲點計畫抱有著一絲期待,期待著擁有美好的回憶,期待著能看見些不同以往的觀點。而這也是我當初想參加蹲點計畫的原因,有什麼是能比挑戰自己來得更能讓人興奮的。就這樣想著,原本因前夜睡不好而萎靡不振的精神也好了一些。

 

  來到雲林口湖鄉的第一印象,是漁港、海風,以及天天晴朗無比的天氣。這裡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壅擠的建築瓜分天空。因此,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放眼望見一片藍天,完整無缺的呈現在眼前,而純白的雲朵在此也有了更多的空間來展現它千變萬化的姿態。不論是乘坐在車子裡,還是自行走在炎熱的馬路上,每每望見這樣的天空,我仍無法阻止拍照的慾望,在按下快門的同時也很扼腕沒有打單眼相機帶在身邊,後悔當初嫌棄它太重而放棄攜帶的念頭。即便是現在看著電腦中的照片,仍會有「如果用更高畫質的單眼相機來保存眼前的景色一定很棒」這類的的遺憾。另外,在經過海邊的路上,有段「一線天」的道路,在那段路上,綠意叢生,兩側的樹梢圍繞天空,隨著路徑,形成一條線。在過程中,不時還會看見風車,由遠到近,然後從大片的扇葉下溜過,是一條很愜意的綠色小徑。這裡的白天天氣炎熱,但只要到傍晚,伴隨的海風吹佛,有著些許的涼意,也是這個時間,這裡的居民不約而同到海邊散步,為的是觀賞美麗夕陽。另外,同樣接近傍晚時分,小鎮上的黃昏市集也開始營業,販賣著新鮮的海產與蔬果。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屬於這裡的質樸,以及與自然的貼近,而這些是生活在台北時候的我所無法感受的。在都市裡,時間是被事情所切割,而日子是以行事曆來前進的。在那裡,黃昏從日子裡缺席,純粹白天與黑夜的切換也並非是作息的準則。然而,在這裡,一切的作息最接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這裡,六點是這裡居民的起床時間,晚上十點以後的小鎮則已深沉睡去。

 

  這樣的口湖鄉聽起來很浪漫,但其實能保有這份質樸部分源自於它的沒落。在這個海邊小鎮,漁業衰微,多數漁民改以養殖方式代替出海捕撈,而興建好的漁港任由人們遺忘,獨自屹立在海風侵蝕之中,原本平滑光亮的油漆因此斑駁、褪色。由白色牡蠣堆成的矮牆隨處可見,儼然成了這個地方的特色之一,而這樣的景色源自於當地工作機會少的緣故。在這裡,工作機會不多,薪水也較低,因此,當地居民為了增加收入,貼補家裡資金,就把剝牡蠣當做打零工,賺取外快。因此,在這裡,有時候可以看到一家人在家門外、陰涼處,圍著一個矮桌坐著,邊聊天邊剝牡蠣。也因為,當地工作機會少,許多父母到外地工作,連帶著影響孩子教育問題。如果父母沒辦法當天來回,便會將孩子託給祖父母,因而產生隔代教養問題;其次是父母親忙於工作,一天之中大多數的時間都不在家裡,無暇管束孩子。然而,也是這樣的不富裕的環境,培養了海邊的居民有著堅毅的精神。在這裡的老人,即便年紀一大把,仍舊神采奕奕,因為他們每天都有事情可做,像是剝牡蠣,或者是照顧小孫子。

 

  即便海邊的居民有著堅毅的性格,也挽救不了小鎮日益衰微的事實。口湖鄉,如同它臨近的幾個鄉里,有著嚴重的資源缺乏,不論是在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方面。在這個遼闊的小鎮上,沒有一座讓民眾休閒娛樂的運動公園,有的只是一小塊一小塊的綠美化。於是,孩子們想打球只能前往學校,老人們也沒有一個公共場所可以交流。即便擁有海水域場及紀念館,但因無人使用成了荒廢之地,失去了當初建設這些設施的美意。這樣的現象,是吳國良大哥跟我們說的,而這也是他與協進會一起推動老人會館的主要目的─想讓社區有個共同的公共活動中心,而他們也確實達到他們的目的。在我們駐點的這幾天,早上六點多會有小孩子聚集在外頭,等著會館開門,接著是陸陸續續來這裡做早操的居民,大多數都是阿公阿嬤;下午,則會有老人到裡面的辦公室泡茶聊天,而小孩們不是在會館前的空地玩耍,就是在樓上的電腦教室玩電腦;晚上,則會有才藝班上課,舉凡像電腦課、瑜珈、跆拳道…等等。會館從早到晚,雖然不能說人潮絡繹不絕,但對當地人來說,比起幾年前已經有相當大的改變,因為在以前,大家幾乎足不出戶,也不會彼此關心,因為彼此之間沒有有過交流,而現在有一個大家會聚集的場所,讓這個社區有甦醒過來的感覺。

  在我駐點的這些日子裡,接觸最多的是會館裡的大人,其次是會聚集在會館前的小孩們。雖然用「小孩」來稱呼他們,但其實年齡從高中生到幼稚園都有。這裡的小孩喜歡自成一國,幼稚園一群、國小一群、國高中一群,並且有著大欺小的情況,對我來說這樣的情形有些不可思議。於是,我本著教會他們「互相友愛」與「大家一起才好玩」的觀念的心態,跟他們一起玩耍。雖然年齡範圍廣,但他們最愛玩的遊戲,舉凡躲避球、鬼抓人,都不是受年齡限制的遊戲。在開始的前段日子裡,看著大家玩得這麼開心,我以為我達到目的了,以為他們能夠一起玩樂、彼此友愛。直到蹲點要結束的前幾天,才發現要改變其實並非短時間既可達成的,因為平時他們仍舊各自分開玩耍。對當地的人說,這是一群問題小孩,原因是在於他們在學校過於頑皮的表現和欺負同學的行為。但就我能所見,他們是一群缺乏教化的小孩,只不過成績不好、過於好動與逞強。然而,誰沒有過被別人認為難以管控的時候呢?而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合乎一般認知,不也是接受教育之後的結果?因此而被放棄,我覺得相當可惜。雖然沒能讓他們玩在一起,但在要離開的前幾天,我跟一個孩子聊天時,他跟我說:「你不是說我們是一體的嗎?」,當下我覺得訝異,因為那是我無心說出的一句話,卻讓他如此認真的看待這句話。那之後我更小心對待我所說的每一句話,包括對他們的承諾,因為小孩是純真的,而我不想破壞這份每個人原應擁有的特質。

  如果說,蹲點計畫讓我學到什麼,那應該是吳國良大哥的一句話:「並不是每個地方都一樣。」,吳大哥原意是想告訴我們「不要認為每個地區所擁有的生活水平都一樣」,但也被我解讀為,「不要只憑著自己端觀點去評斷一件事物所應該有的樣貌。」。如果我們能用更多觀點去看待事物,心會不會變得更包容,視角會不會更寬闊些?

作者小檔案

林鈺軒
政治大學

嚮往熱鬧喧囂,卻又享受孤獨寂靜。

羨慕小孩的天真純粹,也羨慕大人的成熟穩重。

喜歡和平與寧靜,然而希望自己立足於險峻之路。

自相矛盾總是存在於自身的許多面向。

除了,熱愛冒險、挑戰與大自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