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苗栗野桐工坊 - 蒯怡靖

蹲點野桐,其實最大收穫並不在於學到工坊的染織技術,而在於我在工坊遇見的每個人。生為學生,我會接觸到的就只是自己的家人、學長姐、老師,最特別也不過校車司機,但在野桐,我遇見了來自四方的人,各有不同的故事,他們在野桐也許只是兩三幾天,也許是好幾個禮拜;寫論文的研究生、拍攝紀錄片的導演、機場來的的拍攝團隊、電視台的節目製作人、野桐本身的員工……只要你抓住那片刻時機提問、聆聽,就可以知道許多故事,一些我如果沒有參加野桐就永遠不會知道的故事。

 

從一開始帶著朝向未知的心情在火車上看著玻璃窗外的風景向後飛掠,到回程的路上我拉著行李在車站看著空盪的鐵軌,等待能帶我回家的那班車出現。離開野桐前,我曾經憂慮。二十天過去,離開的日子再度到來;第一次是離開家,第二次是離開野桐。

 

其實我並不覺得特別想離開。在野桐的二十天,單純而深刻,同樣的風景日復一日,似乎已經變成生命的一部份。那裡幾乎不曾停歇的蟲鳴、舉目可見的山景、溪邊的芒草、黑暗中孤獨的白色街燈、每天必經的雜貨店的藍色鐵捲門、凹凸不平的柏油路面上翻起的橡膠路凸、路旁的番茄園、工坊前被我和懷方修剪平的七里香、工坊紡織間的木地板、二樓厚實的木桌椅、後院雨後泥濘的草地、幼兒園的竹屋……我不想要離開它們,不想要與它們連結的人事物成為過往回憶。我憂慮,如果離開比我想像得容易,如果我重新適應我原本的生活比我原本想像得還要快,如果,我離開了野桐以後,又沈溺回以前的生活,整天坐在電腦前做事,習慣我的人生就是如此,繼續從前的生活,彷彿我不曾改變過我的生命。那這一切會是什麼?一段聳聳肩就讓它過去的回憶?

 

一開始,我對工坊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就像一隻魚被放進一個新魚缸,圓睜著眼睛看著周遭新鮮的一切,漸漸地我熟悉一切,帶著墨鏡的大哥不再是令我敬畏的莫測高深,每張面孔也都有了他們獨特的名字(我花了不少時間才記起來),甚至他們的故事。

 

在野桐,我把自己定位為「擁有優良英文能力的打雜工」,身為志工,我的任務就是來幫忙,所以基本上我和懷方什麼事情都做。我們手洗了兩百多條的圍巾,修剪了好幾顆七里香;幾大垃圾桶份量的葉子在修枝剪和菜刀的伺候下全都變成碎片,以利加熱煮成染布用的染液……我們甚至煮過一次八人份的晚餐,我們相當樂在其中。最後幾天總算不愧自己的外文系學生身份接到了翻譯工作,心裡覺得頗踏實。

 

野桐的大家以自己的工作為傲,為了文化與知識的傳承而努力,知道自己在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而不只是單純的討生活。我覺得這很珍貴。回到家後,我覺得我像一隻魚從溪裡被撈回水族館,緩緩沉進水族箱。房子旁邊是另一間相仿的房子,整齊地並肩而立,溫暖的黃色街燈旁是另一盞;事實上,路燈有一整排。明亮、一致、無人的街,過於整齊,過於寧靜;不一樣的空間,不一樣的氣息,不一樣的光線,不一樣的聲音。回到學校之後,我發現我變得比以往更擅長聆聽、提問、聆聽,也許是因為訪談而練出來的技能,也許是在野桐讓我人際交流的經驗大增。我變得更有行動的勇氣,因為我已經成就了一件事情,而在這一刻,世界上似乎沒有什麼事情難得倒我。

 

野桐是回憶,但它是一段改變生命的回憶。

作者小檔案

蒯怡靖
暨南大學

外文系大學生,喜歡電影、動畫、文學和單機遊戲。偶爾會畫圖和翻譯。雖然時不時會陷入低潮,但是性格基本上歡樂陽光。本著對藝術和旅行的愛,和懷方一同踏上往野桐工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