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財團法人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 - 林如依

20250515 |喜悅與難過摻雜的公告日
還記得公告蹲點最終結果的那天,緊張與焦慮幾乎遍佈身體。
上課時我不停刷新官網,只為確認自己的名字能出現在錄取名單裡。
沒想過,錄取後的我竟會浮現一絲失落。
或許是因為面試時的充分準備,讓我對部落、社區探險的期待被拉得更高。
當結果落在「蓮苑」時,我心裡閃過念頭:不就是帶小朋友嗎?看似與社團經驗相似,對於渴望挑戰新事物的我來說,一時難掩惋惜。
「幹嘛難過~我們想辦法讓它變得不一樣就好啦。」
「一樣可以去探店、去拍 reels,去做我們原本想做的事。」
乙卉這樣安慰我。
是啊,不管到哪裡,都一定能收穫不同的風景。我暗自期許自己能好好轉換心情,懷抱初衷,踏上這段旅程。
20250625 |咦?好像跟我想的不一樣
結束第二次行前訓練,我們來到三重,初訪蓮苑。
站在餐館門口,我們不敢輕舉妄動,像隻小綿羊般安靜等候蕎菱老師。不過,內心卻早已躁動的我們,用好奇的目光四處打量。
老師帶著我們一步步走訪並介紹蓮苑的環境。
穿越走廊時,教室裡幾雙汪汪大眼望向我們,單純又疑惑的神情惹人發笑,真的太可愛了。
除了孩子,老師們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窄小的辦公位置裡,堆滿了教材及文件,散發著一種被溫暖填滿的氛圍,也因為這樣的環境,老師們的真心與無私好像更顯真切。
或許是老師們的熱情相待;孩子們羞怯卻友善的模樣;有人已經記住我們的名字;又或是長得像蓮苑畢業學生的另類歸屬感——我心裡漸漸浮現一個確信:這裡一定是個溫暖、充滿愛的家。
20250627~20250720|瘋狂備課計劃
準備蹲點的過程,比想像中更辛苦卻也充實。課程反覆修改,我們只希望孩子能在其中找到快樂,留下不一樣的體驗。
社辦裡,我裁著一張張手作課要用的紙張,直到活動前兩天開始畫名牌——「哇哇」、「樹懶」,那股真實與緊張才真正湧上心頭。
20250721~20250725|台北在地人體驗卡
第一週,我們往返板橋與三重,兩點一線的奔波讓疲憊成為每天的必經之路。
雖然與孩子相處融洽,但仍覺得少了些連結,我們好像只是單純來上課、陪玩的姐姐,而非深入地融入在地。
那段時間,也因為遲遲找不到適合的紀錄片題材,我們開始感到焦慮。
每天的腦海裡都在盤旋「要怎麼記錄」「要拍什麼」的聲音,卻始終沒有答案。
20250726~20250804|人與人交談 心與心交織
搬到三重後,一切慢慢有了轉變。
少了通勤,我們能花更多時間留在當地——去了解這裡的人與故事。
在餐館,阿姨和姐姐總與我們閒話家常,也想把我們的肚子填滿。
她們問我們何時離開,也常笑說有我們幫忙真好。
我心裡想著:如果能在這裡打工有多好QQ。
在工作室,我喜歡聽秉豐叔叔、佳真姐姐在鬥嘴,每次都會被他們的談話內容及可愛給逗樂,也許是家鄉語言——台語,更讓那份熟悉及溫度久久揮之不去。
離開前幾天,姐姐還用她極佳的手藝為我們下廚,不是什麼豐盛的大餐,但簡單就足以溫暖人心。
姐姐曾說,餐館菜單上的某幾道菜都是她「亂煮」出來的,可我從她身上看見了謙遜與堅定,也明白了:在蓮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卻始終彼此扶持。
在教室裡,孩子們的熱情圍繞著我們,放學後也依舊傳來遊戲的邀請。隨著上課次數增加,路上與我們打招呼的聲音也多了幾分熟悉。
我不是特別擅長帶孩子的人,短短幾天的營隊或許不足以建立深厚感情,但在蹲點的這兩週裡,我用溫和、耐心去陪伴他們。
有個國中大孩子在回饋板寫道:
「雖然樹懶姐姐話比較少,但平常在低年級和你相處時,總能感受到你的親切及溫柔。」
那一刻我才明白,縱然我不善言語,但我的心意仍然能被接住,這句話也成了我心裡很大的力量。
除了傾聽老師們的故事外,細細觀察他們帶孩子的方式,也成了蹲點裡不可少的一課。
請孩子擔任小幫手、學會分享;用眼神與信號,讓秩序悄悄回到位子⋯⋯。
總是很佩服及感謝老師們,不然我們上的課程早就亂糟糟啦。
休閒時,我們還有一群「在地嚮導」。世倫老師、哥哥們、素馨阿姨、姐姐常拉著我們吃飯和玩桌遊,邀請我們進入他們的日常。
我曾擔心日誌裡沒能細寫這些故事,他們會難過及失望。
沒想過回覆會是:「不會呀,我們只是想讓你們留下更特別的回憶。」
也許,真心相待,本就不求回報。
20250805 |逃不了的哭哭日
最後一天,我們依舊在教室間穿梭,忙著拍攝、訪談,生怕遺漏任何畫面。
逼近18點時,我才驚覺:孩子們是不是還在等我?
急忙衝回小一教室,裡面只剩幾個孩子。
「他們都回家了。」
「姐姐姐姐,我們要拍跳舞影片了嗎~」
原來,他們一直記得那個約定。
從教幾個孩子跳舞的那天起,我們就約定好要拍一支舞蹈短片,也期待他們找其他孩子共襄盛舉。只是後來,不是有人缺席,就是我被工作追著跑,總是一而再地延後。
直到這一天,我沒有更多「明天」可以說出口了。只能帶著歉意試探地問:
「我們⋯寒假再拍,好不好?」
沒想到孩子依舊眼睛亮亮的,帶著笑容回答:「好!打勾勾~」
我彎下身子,與他們的小指緊緊勾在一起,也許下半年後再見面的承諾。
那一瞬間,我知道他們並沒有因為一次次的延宕而失望,反而用最真心的期待回應著我。
臨走前一個小時,我因營隊事務及搬家壓力趴在桌上,滿是疲憊。
忽然,一雙小巧稚嫩的雙手環抱住我的頭。
「你很累嗎?要不要我叫大家安靜一點?」
「沒關係,謝謝你。」
眼淚終於越過心裡的那道高牆。我懷著自責,孩子們依然用單純的溫柔擁抱我。
回歸生活後,每當提起這件事時,我依舊難掩那份感動與內心受到的觸動,我想,這一定會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很久很久。
蹲點第一天,我收穫了三重的眼淚、一瓶奶茶、孩子們喊出我們名字的驚喜。
蹲點第十六天,我收穫了自己的淚水、一包饅頭、一塊貼滿回饋小卡的大板、一個手作樹懶拼豆、一個拉勾。
推著行李離開蓮苑時,我心想著:要是捷運站能再遠一點就好了(笑)。
我不太擅長訴說自己的心裡話,所以有一句話來不及對孩子們說出口:
對不起,姐姐不會再食言了。
我想,我真的在這次的冒險裡找到了。
不同於營隊的教學經驗;留下了一段段情誼;珍藏了一則則動人的故事;
心,好像也變得更柔軟一些。
2025「蹲點‧台灣」林如依/樹懶,下台一鞠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