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花蓮 鐵份部落 - 洪上恩

清晨,薄霧在群山間盤旋,不時傳來陣陣鳥鳴聲。位於花蓮玉里鎮的鐵份部落,依山傍田,擁有遼闊的山巒景觀與濃厚的阿美族文化。
這片土地,承載著族人的生活記憶與傳統智慧。
啟程:流動在名字中的故事
鐵份部落,族語稱作「Afih部落」,漢語稱做「阿飛赫部落」,是位於花蓮縣玉里鎮東豐里,193縣道上的一個小小部落。在騎摩托車時,若沒有好好看路牌,真的會錯過好幾次轉進部落的路口。
冷泉湧出的「鐵份」
鐵份部落最早名為「剔牛坑」。戰後因地理特色而改稱「鐵份」——部落山麓湧出帶有硫磺氣味的冷泉,水中含硫成分會使鐵器容易腐蝕變黃,因此居民以「鐵份」作為稱呼。隨著時間推移,後人又依其音譯將地名寫作「棣(ㄉㄧˋ)芬」。
米糠飛起的「Afih」
過去這片土地的婦女們在稻米收成時,會相約輪流舂米。每當木杵落下,米糠便紛飛空中,落滿她們的衣裳與髮絲。「米糠」在當地語言中稱作 「Afih」,於是人們便以此命名,成為部落的象徵。如今的鐵份部落,不僅有以阿美族為主體的文化風貌,也融合了客家人與新住民等不同族群,信仰以基督教與天主教為核心。
猶記第二天早上,是我們到鐵份後第一次走訪部落,雄哥、小蘭姐一路上和我們介紹許多部落的周邊植物,花草果實,還有在不同月份會產銷的農產品,甚至直接拿起小苦瓜吃給我們看,正當期待著往前走會有什麼更不一樣的風景時,「欸~原來我們已經繞完一圈了!」眼前出現的是我們剛出發時的山嵐景色。
當時對部落的初印象就是:鐵份部落小小的,但是藏著好多小彩蛋哦!
在走訪部落時,也發現到路上都沒什麼居民的蹤影,看到的不是貓貓狗狗,就是少數國小的幼童與年邁的長輩們。
突破:當流行碰上傳統
:「在鐵份部落啊...平常只會看到6歲以下的孩童和60歲以上的老人...」
同天晚上,我們前往東豐天主堂外的廣場觀摩青年們的舞蹈練習,難得見到年輕面孔,心中也不免好奇起他們回來的緣由,「因為要年祭了所以特別回來練習,不然平時都會在外地」,負責領導青年們練習的大一妹妹這樣和我們說。
我們此次的蹲點行程,恰好碰上鐵份部落年祭期間,隨著時間越接近年祭,家家戶戶門口前也停了越多車,街道上也插起了鐵份部落的旗幟,彷彿有種要準備過年的感覺。
回到現場,一群青年男女圍成圈,踏著傳統的舞步,唱出嘹亮的歌聲,那份律動與熱情,讓鐵份的夜晚在星光下閃耀著獨特的生命力。聽他們說,他們在為明日的彌撒與部落年祭的表演做準備。
「欸~等等練最後一次啊!」負責領導青年們練習的大一妹妹這樣和青年們說。
原先想著等下聽見的音樂會是部落的傳統歌謠,但傳來的卻是「BANG!BANG!BANG!」讓我嚇了一大跳!怎麼會有流行音樂啦?
不僅如此,接下來的音樂還有「阿嬤饋咖」、「I’m a bad boy」,這些都與我對部落年祭印象中會聽到的音樂大不相同。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想要讓表演融合一些現代的流行元素,不然每次傳統舞蹈跳的曲目都一樣,可能看起來有點無趣。
青年們從我們到的第二天起,每晚都有自主練習,一直到正式表演,每次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表演的重視與熱情,還有專屬於部落青年這個身份的使命感,上承載著傳統,下肩負著傳承。
不意外地,青年們在部落年祭最後帶來的表演,獲得全場的熱烈掌聲,戴著全黑墨鏡、穿著傳統亮紅服飾跳著K-pop舞曲,當舊有旋律換上新的形貌,傳統也在這一刻被時代重新看見,展現出它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存在。
這流行與傳統碰撞出的反差感誰不愛呢?我超愛的。(而且原住民妹妹跳K-pop超級可愛的 瘋掉 想看可以點這)
挑戰:承載羽毛的重量
年祭後的鐵份,多了點寂靜,那種落差感,只有當地居民才能深刻體會到。
當時那位大一的妹妹還有和我們說:「我只有部落年祭回來而已,之後就離開了。」
在鐵份部落,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就屬過年與年祭了,其他時候,部落真的看不見什麼年輕人的身影。
「想留在家鄉傳承,但工作機會少,沒錢賺啊,不得不去外地」,這是馬耀哥和我們語重心長說的一句話,也是許多部落青年共同面臨的課題。
時光不斷向前,若沒有人拾起文化的火炬,傳統會隨風消散嗎?
在鐵份部落的記憶中,阿美族青年依年齡劃分嚴密的階級。羽毛,是他們最清晰的標誌:數量、位置皆蘊含深意。那不僅是榮耀的象徵,更是一種約束與秩序,訴說著這片土地昔日分明的規範與身份認同。
如今,羽毛不再只是文化的符號,它成了青年肩上的重量。透過他們的承擔,傳統才能在新時代繼續呼吸、持續生長。相信只要仍有青年願意接手,這段文化將不會散落風中,而會在時間長河中持續說著鐵份的故事。
當晨霧再次籠罩田野,鐵份部落的人們依舊踏實生活著。儘管挑戰不斷,這片土地與族人的故事仍在流動,等待被更多人看見與記住。
作者小檔案

大給厚~哇系來自台北的後花園北投,綽號是紅豆🫘,但紅豆餅還是點奶油口味的洪上恩。
「在奔赴理想的同時,也能夠成為照亮他人的光」期待在這次的蹲點旅途中,用心付出,收穫感動,紀錄我們與鐵份交織而成的溫暖故事。
(在這邊拜託花蓮的太陽不要熱情過了頭☀️不想回來變小黑炭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