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A組 - 王晴瑩
徐超人醫生只有一個,他有太多事想做,但超人也沒辦法影分身,於是找來了一群居家服務員當他的天使,把愛心宅配到每個老人的家裡。
我想講的,一群細心有愛心,把每個老人家都當成最愛的親人在照顧的,居家服務員的故事。
蹲點的這兩個禮拜,我認識了兩位很親切的居家服務員,徐照珍阿姨和李惠華阿姨,她們總是仔細的照顧老人的起居,打掃環境、餵他們吃飯、幫他們洗澡、量血壓、剪指甲,更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家人在照顧。聽著他們用排灣族語交談著,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激動,讓我們即使聽不懂族語,也好像參與了一則生動的故事一般呢。
有天在幫一位vuvu(vuvu為排灣族語對老人的敬稱)做復健時,李惠華阿姨和我們聊起了她自己的故事。李阿姨是位護校畢業、單親扶養三個孩子的媽媽。難以想像,她曾待過小診所、當過開刀房的刷手護士,也當過砂石廠的會計。在孩子都跟我們差不多大了之後,才接受居家照護的訓練。她是這麼的樂觀,也如此細心的照顧老人家,成為他們的溫暖依靠。我實在很難想像,輾轉的命運在她身上留下了什麼刻痕,但是望著她照顧老人家時眼裡光芒閃著的認真,有種什麼也比不上的感動。
部落裡有位九十多歲、有些失智的vuvu,徐照珍阿姨每天早上都會到她家報到,幫她洗澡、餵她吃早餐。但有天早上,vuvu的子女竟然強迫灌食早餐,硬是抬起vuvu的下巴,一股腦兒的想要把流質的早餐灌進去。當下徐阿姨看到有意要阻止,但卻怎麼勸也勸不聽,無能為力。協會的居服訪視員朱秀妹阿姨跟我們說,有些vuvu的子女不會好好照顧他們,就等著居服員來照顧,是最令她難過的事。我們想都沒想到,我們會親眼見證一個令我們難過又震撼的故事。
還好,隔天再去,看著徐阿姨細心地用湯匙餵vuvu吃早餐,還好有徐阿姨每天陪著vuvu,我們也就放下了一顆擔憂的心。Vuvu雖然只能坐在輪椅上,徐阿姨也時常推著她到外面散步,曬曬太陽、呼吸外頭的空氣。儘管,vuvu可能不再對任何事有記憶,或不再能夠用言語表達她的想法,但我相信她是很享受能夠到外頭散步的時光,也很感激徐阿姨的用心。
有次,徐阿姨讓我幫忙推輪椅,推一位老人家到教會參加聚會。我這才知道,原來這看似簡單的工作並不簡單,土坂村的上坡下坡,讓推輪椅這件在醫院裡輕鬆的事情變得十分吃力。徐阿姨卻仍是堅持要做這些她份外的工作,願意推vuvu到街上散步,她付出的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很多。
徐阿姨當居家服務員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她總是熟練地照顧老人家,也開朗地和老人家們聊著天。她最了解部落的長者,永遠知道老人家們需要什麼樣的照顧,知道他們的人生故事,知道他們最感興趣的是什麼話題。還記得徐阿姨跟我說,她總喜歡坐在客廳和老人用族語聊天,有時候閉上眼睛,吹著涼風,享受那段專屬於他們的時間。
徐醫師因為一次送月餅給獨居老人的機緣下,意外發現達仁鄉有一百多位獨居老人,卻只有七位受到居家服務的照護,因此協會開始補助需要的老人居家照護的費用。徐醫師說,這些老人家本來就是需要照顧,在協會的努力下,接受居家服務的老人從七位成長到七十位。我當下是如此的震撼,少了居服員,我不知道老人們是怎麼樣生活的,舉凡洗澡、清理環境細微的小事,老人家們都得仰賴居家服務員的照顧。
在部落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單純,居服阿姨做完了打掃、健康紀錄後,總會和老人家們聊上好一段時間才會離開。我想,居服阿姨不只是把居家服務當成「工作」,而是一段和長者相識相伴的旅程。居家服務對老人家來說最可貴的不只在於居服員幫助他們的生活起居,還有這群阿姨們成了老人家傾訴的對象,成為他們生命中結識的知己。
作者小檔案
王印可,墨水王,成大醫學系三年級。一個在十九歲的青春末尾,決定揹起相機到台東找尋夢想的女孩。常不務正業地一頭栽進夢想,也發過誓這輩子絕不能對不起那個熱血環島有衝勁的王晴瑩。喜歡喀擦喀擦攝影,喜歡自在游泳,喜歡和朋友肆無忌憚聊天再配點酒精飲料,你知道的。啊我忘記說我喜歡吃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