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善導書院 - 蕭妤卉

  2018/7/21,349.4公里,許是命運的安排,讓我從桃園到這—屏東高樹鄉的一角—一個全然陌生的所在,有種離家出走到遠方的恍世感。那時的我沒有想得太多,只是想著,我要用十六天的時間,去體驗這個地方,喜歡上這個地方,然後寫下所有的感受,寫下對這個鄉鎮的眷戀。

 

  抵達當日後每天都擁有了前二十年從未有過的體驗,無論是人事物,高樹鄉與善導書院帶給我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一天天顛覆了原先對偏鄉的看法。對我而言,這趟服務與旅程帶我走出了舒適圈,蹲點的兩個禮拜留下了獨特美麗的回憶,我想那些片刻將組成我生命中的永恆之一。

 

  在出發前我一直自認算是鄉下的孩子,就算不是,也是在城市與鄉間中生存的孩子,因此原先並未設想到這趟旅程帶給我的衝擊,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鄉間生活的模樣與城鄉差異的巨大。在雙北生活慣了,從前總覺得在稻田旁生長的我就算來自鄉下了,直到來到書院前,我都還無法理解何謂真正的城鄉差距與資源缺乏。即便在出發前已做好一些準備——當地程度理所當然無法與大台北的孩童比擬,到書院後感受到的還是遠超過原先的想像。雖然國小三年級才開始教授英文科,我想在都市生長的小孩九成以上都在那之前就開始學習英文,甚至在讀幼兒園時就學習英語的人不在少數,因此在認知到當地小學三年級的孩童不會寫英文字母時,心理的震撼至今還清晰。若非這次蹲點的契機,我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到善導書院,甚至一輩子不會真正深入鄉下的生活。雖然當地的孩子在教育資源上遠無法與城裡的孩子相比,我卻在他們臉上看見了孩童本該有的良善與單純,那是生活物質過於豐富的孩子所缺乏的,也讓偏鄉的孩子散發了獨一無二、充滿無限可能的光芒。他們沒有一丁點比別人差,只是需要更多的資源,給他們更好的教育環境與視野。

 

  住在農田旁的我,原先以為農事不過如此,對從小喜歡種些小菜、進雞寮撿雞蛋的我怎會是難事呢?沒想到在書院經營的農地裡幹活時,才發現對在空曠地種田的農夫而言,夏天八點多的氣溫既然就如此炎熱,令我感受到身體的滾燙與補充水分的重要。這次在屏東的挖屎肥經驗,那真是空前絕後,想來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有機會經歷了。如果沒有這次的下鄉,我不會親身經歷許許多多所謂都市人一輩子也無法擁有的經驗,我不會知道在採摘火龍果田時的進退維谷、不會在吃火龍果時對農夫有一百萬分的敬佩;若非這次在書院與農田大大小小的經歷,我不會對農產品過剩的問題有如此深刻,宛如切身之痛的感受;若不是目睹外貌不佳的農產品是怎麼被銷毀,我怎麼會學會在買菜買水果時給外表不佳的產品多一次機會… …,凡此種種,在親自體驗農事的那段日子經歷太多,那是真的親身經歷才能擁有、才能熬出的體會。

 

  生活大小事是原料,時間像酵素,一點一滴釀出珍稀且獨一無二的酒,滋味只有自己能品嚐,是苦是甜是澀或回甘自己明白。離開書院一段時日,回憶沒有逝去卻發酵了。溫吞的我沒有以奔騰的速度融入當地,卻一點一點偷偷地把回憶種進心底。縱然在書院只待了十幾日,在那種下的根卻會長成棵大樹,悉心以他們數不盡的愛與美好回憶灌溉,那段日子定會枝繁葉茂常綠不衰。

作者小檔案

蕭妤卉
台北大學

北大應外系升三年級,似乎逐漸長成台北女生,哼歌聽音樂是日常瑣事,琢磨文字是無法更動的習慣,游泳與文學是生活必需。保持心情上的風平浪靜,努力的帶更多笑,唯一的願望是成為能溫暖人的陽光,溫溫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