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永樂社區 - 陳詩芸

  現在是即將入冬的十月天,距離蹲點那個充滿活力的夏天,老是有一種過了很久很久的感覺...。

  回台北後我常笑說:「好想要回娘家!」對我來說,在永樂社區經歷的許許多多人事物,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經歷之一。我們一起生活了十五天,從陌生到熟悉,然後建立起許多如老友般的感情。在這個速食年代還能細嚼慢嚥,讓我在不多不少的半個月內,體會到慢活的幸福。

  有人說:「小時候覺得幸福很簡單,長大以後覺得簡單就是幸福。」

  也許是在都市生活習慣了,面對這樣的環境以及周圍的人事物開始顯得理所當然。在都市長大習慣快速、習慣世故、習慣迎合,習慣很多我們「以為」都該習慣的事情。赫然到了永樂社區這個地方,看見大家過份的熱情,記得那時候好害怕,害怕被他們發現,其實躲在攝影機背後的自己,只是當攝影機是個遮蔽物;怕被他們發現,網路上可以侃侃而談的自己,其實很怕生。

  種種的不安跟害怕,還是會被許許多多的熱情融化,集結在林邊永樂這塊土地上:有著好好相處的辦公室同事;外表嚴肅內心卻熱情如火的村長;好瘋狂的室友們;廚藝很好的早餐店老闆娘;因為同輩很有親切感的工讀生們…等等。

  太陽的灼熱到曬得皮膚刺痛,依舊抵擋不了大家想做好事情的態度。在永樂社區這個地方,會看見每個人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著。對於社區營造的辛苦,理應是個嚴肅的話題,但每個人卻可以苦中作樂,或「將社區營造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在對待。就像我常常會看著大家,聚集在社區的那種凝聚力,那瞬間就好像沒有了時間,沒有六點打卡下班,沒有都市的匆促腳步,只有夕陽西下,大夥聚集在社區的廣場,什麼事情也沒作的只是待著,也是幸福,更是簡單!

  但社區營造何其困難?也許真的是外行人看熱鬧,這時候就很慶幸自己到底是學電影的學生,凡事總想追根究底知道始末。十五天的相處,也著實體會了社區營造的辛苦,尤其是看著在烈日的天氣環境下,村長還要辛苦地以身作則帶著大家跑遍很多地方,常常我們都在社區撲了個空,因為村長又不知道去哪邊「巡巡」了?八八水災之後,永樂的復原能力其實是很快速的,已經揮別那個沈重的當下,早已像社區內的蝴蝶般破繭重生,又恢復那種神采奕奕的狀態,又能將重心回到社區營造上面。縱使八八之後依舊有抹滅不了的傷痛,但是大家都很用心在籌備許多活動,好讓大家從傷痛走出,再迎接美好的永樂。

  「原來伸手就能觸及幸福,怕只怕沒有伸手的勇氣而已。」

  永樂社區對我而言,更是幸福的一塊土地。也許因為拍攝紀錄片的關係,於是我們總要跑遍各式各地的地方。以社區為中心,周圍的舉凡廟宇、國中國小、海邊,有好些日子我們都跟著青輔會的工讀生一起行動,跟著他們一起挖掘永樂的每一寸角落以及每一份美好。有好吃的綿綿冰、還有螢火蟲的夜晚。

  一起踏過海浪,一群年輕人有著當地人、非當地人,想著如何介紹給別人這裡的美好?然後是陷入沼澤區,宛如電影般腳被狠狠吸附著,越走一步都是艱困、都是更深一步的深陷,然後連泥帶土的赤裸著雙腳,騎著摩托車奔向公廁,把公廁弄得一團烏煙瘴氣,最後卻因為我們的「來訪」清潔而更加乾淨。

  每一天幾乎都過著許多「新奇」以及「不可思議」,嘗試了很多以往未必嘗試、很難嘗試、沒有機會嘗試的生活。而凝聚大家在一起的原因,只因為每個人都希望這塊土地好。我們努力拿起攝影機不放過每個平凡,而在永樂的村民以及工作夥伴也認真計畫未來,作最有效的工作安排,然後是樂在其中,於是片名才會取名為「樂造社區」。如果小時候都能唱著「造飛機」,而長大後卻開始「造社區」,那我想在這個人親土親的環境中,大家都是快樂,並甘之如飴的。

  記得有一回,我和文吟凌晨三點起床到了社區,原本想捕捉那天未亮到亮的「魔幻時刻」,但因為技術上問題未能使用。凌晨三點,在都市這個時間點出去都會感到害怕以及提心吊膽著,但在這個地方,卻有莫名的放鬆感,讓我們其實少了很多害怕,只要專心將畫面捕捉到就好了!那個晚上也很溫馨,因為辦公室的大家都知道我們今晚要「夜行」,紛紛關心叮嚀我們小心安全,村長也大力幫忙,真的是充滿許多「感心」啊!

  很多很多在永樂的回憶跟情感,想要一口氣以文字詮釋完真的很難。但我相信大家可以透過影片體會到永樂的真、善與美。片尾特地選擇風潮音樂黃建為所演唱的「嘟嘟歌」作為我在永樂心得最後的終結。雖然歷經過八八風災的浩劫,但只要「大家在一起」,就能創造奇蹟以及渡過許多難關。這是我眼中的永樂,有著極為強韌的生命力以及大家無比的熱情活力,在永樂豐富的每一天,都會讓我驚覺「原來人生可以這樣過」!原來曾經以為的傷痛,在這裡可以縮到如此渺小的地步,心胸會不自覺擴大起來,並感到一種與世無爭,人生只要簡簡單單就是幸福,因為只要心,也同等的簡簡單單。

  其實要很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台灣」這個活動搭起的橋梁,現在我的生命中,多了一群好姐妹、一個如家的地方。還有在那邊認識到的長輩,也讓我覺得好像多了家人一樣,在一南一北的狀態下,大家各自努力經營,期待返回的那天,大家又會有著多少的改變?而在2010年的夏季,那回不來的時光,就姑且保留在影片裡面吧!社區會更好,天災會更少。我們都要相信我們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影響,至少都算一種「影響」。

  我會珍藏想念,將這些回憶,放在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一頁。

作者小檔案

陳詩芸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作品風格強調以人性觀點出發,及細膩樸實的風格。紀錄片導演作品【貼身而過】,榮獲慈濟大學人物故事活動第一名以及《攝區二三事》的短片佳作。

劇情片導演作品【父親結】則入圍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劇情類別。新作【PAUSE】尚在籌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