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嘉義山美部落 - 杜文潔
部落教室、孩子、與未來
庭庭(化名),部落裡一個長得清秀斯文但又不失活潑氣質的女孩,現在正在就讀高三,剛好面臨了明年即將到來的大學入學考試壓力。在山美部落同年齡層的孩子裡,她似乎多了一分成熟,但卻仍未完全脫離稚氣。她算是最早進入部落教室的幾個孩子之一,據她的說法,當年的部落教室完全是從無到有的一項創新。山裡其實很少孩子會在下課後還特別跑去補習,除了山上沒有資源、若想要上課的話還需要特別跑下山是個問題之外,家長根本也沒有那個念頭讓孩子好好的接受課後輔導以加強他們在學校趕不及的學業進度。因此部落教室剛開辦的時候,其實困難重重。要不是多虧了部落裡同樣有女兒正在就讀小學的育安媽媽,自願發起了一個可以照料孩子們的部落教室,恐怕這一切到現在還沒個譜。
庭庭表示,一開始的部落教室就只有個簡單的電燈泡、醜醜的水泥地、從別處借來的課桌椅,且嚴重缺乏運作的經費來源。沒有薪水、沒有酬勞,育安媽媽和學校的張老師除了需管教一群調皮搗蛋的孩子外,還需要另外張羅大家的晚餐。「真的很感謝她」,現在從孩子們口中說出的話,每一句聽起來都真心誠意。每個孩子那種小大人的神情,讓我覺得似乎一切的栽培都在他們身上起了作用;栽下去的種子發了芽,對育安媽媽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看到一棵棵茁壯茂密的大樹矗立在山美部落吧。
而孩子們也的確沒有讓育安媽媽失望。當第一批的孩子們脫離了小學階段,紛紛各自下山求學之後,他們與部落的聯繫並沒有就因此而斷掉了。配合著部落教室繼續的營運,南華大學翟教授的團隊、家扶中心的人員,以及部落教室的媽媽們,大家齊心協力地繼續培養這一群孩子,盡所可能替他們申請各式各樣有助於求學的資源,而孩子們也同樣地爭氣。就在我們剛抵達山美部落的前幾天,受邀去參加他們成立的服務性社團,他們說為了能夠回饋,而不單只是片面地接收社會上的資源,因此才會成立這個社團,庭庭就擔任過社團的第一任社長。雖然說在外人看來,組織可能沒有非常嚴密,規範也沒有非常嚴謹,但是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嶄新的社團正在慢慢地朝成長的路上邁進。即使大家發言有些膽怯、對於團體需要共同決定的事物也還沒有強烈的意見,但是定期參加聚會、負責完成自己被指派的作業,就是這群孩子擔責任、對自己的角色有自覺的第一步。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將能夠成為一群帶領部落新生代往前邁進的典範。
對於庭庭,大家都抱著很大的期待。不光是因為她的成績一直保持優秀,也因為她是部落教室培育出來的第一批孩子。她應該知道自己別具非凡的意義,因為她代表著這麼多年來,大家所花費下去的心血是否能看到回報的第一個關鍵點。常常可以看到她一個人或是帶著弟弟來到部落教室靜靜地自習,也聽聞她因為經濟狀況而想要報考軍校的心願。心疼、不捨,但也同樣感到欣慰。在庭庭的身上,我看到了所有部落孩子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希望。
微醺
在原住民的部落裡,隨時可以看到飲酒的人。早上十點多去便利商店買東西的時候,婆婆媽媽們端著小板凳,地上已經東倒西歪的擺了好幾瓶空酒罐。路上經過一棟一棟的小住屋,也可以看見門前聚集著三五個大漢在小酌。放學時刻去山美國小找小朋友,透過學校的圍牆往下望,又是成群的大人們在飲酒做樂、閒話家常。似乎酒已經替代成漢人們的茶,成為原住民們平日的休閒嗜好、社交工具。
剛開始對於接觸這些似乎微醺的大人感到有點膽怯,從他們似乎瘋言瘋語的對談裡,抓不到哪幾句是真心的、哪幾句是玩笑話。喝了一點小酒的人似乎都放得很開,一抓到人就會開始聊個沒完。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聊到他的親戚、他的生活、他旁邊坐的人的身家背景、他們發生過的糗事、以及他們對於生活中的苦悶半嘲諷式的批評。嘰哩呱啦的,彷彿你是他早已深交多年的好友一般,不吝嗇的全部親暱的傾吐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啊是啊」,剛開始我總是這麼應著,不確定到底要將哪幾句當真;默默的抱持著一點點的距離感,總覺得還難以跟這些僅有一面之緣的人認真的吐露心事。但是隨著時間一久,慢慢習慣了這種相處模式的我,竟意外地發現自己還滿享受這種隨性的互動交流!我發現自己可以快速地融入他們的談話圈中,並慶幸自己擁有這種介入了解別人生活的特權。這些對談並不是說不負責任,而是少了一種禮教的拘謹,因此反而更多了一分真誠和可信。
在小米祭的時候,被一位遠從其他部落而來、年約五六十歲的大叔給拉住了不放。事實上,一開始是基於對鄒族文化的好奇而不斷的請教他的。他身著傳統服飾、配上傳統花紋的飾物、頭戴鄒族象徵社會地位的羽毛,正在其中一家喝酒喝得開開心心。對於我們這些外人的打擾,他似乎完全不介意,細細瑣瑣地跟我們談了一大堆他對於當今鄒族文化保存的想法。他本身似乎是個頗重視文化傳承的人,自己也曾經擔任過傳統編織的講師,目前正在想辦法籌劃出一些能讓年輕人意識到原住民根本文化的活動。聽他半醉半醒間暢談自己的理想與曾經遭受的失落,我看到了一個人情緒最真實的寫照。我設想,如果今天我們是在一場原住民文化研習營相遇,那麼我從他那邊得到的感動和啟發,或許還不如在這場小小的酒宴上來得多。他或許不會像這樣滔滔不絕地將他的憂慮、煩惱、期待與夢想都這樣陳述地淋漓盡致;也或許不會對我們這些漢人毛頭小子表現得這麼親熱,還幫我們一一取了鄒族名字,或許也不會這樣親熱的拉著我們的手,邀請我們再隨他參加下一家的酒宴。總言之,用原住民的方法去了解原住民,這樣好的機運可不是天天都可以得到的。
於是,當我們再次於路邊看到一群圍著貨車小吃攤聚餐小酌的原住民朋友時,我決定毫不猶豫地坐下加入他們。
作者小檔案
杜文潔,女孩,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四年級。
是個非專業的攝影師/非專業的剪片人/非專業的田野調查學者。
但卻always想將感動自己的小小故事跟所有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