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東卡地布部落 - 顏子賢

現今的社會,越來越多原住民不會講母語,是否意味著傳統逐漸流失?當部落舉辦豐年祭時,開放許多觀光客一同享樂,外來文化的入侵,是否影響著原住民自身的傳統?

 

在卡大地布,看到的是大家一起努力想要維持傳統,不論是七月的小米收穫祭,亦或是八月的文化成長班。小米收穫祭每天擁有不同主題,每個主題都是照著傳統的根據來訂,各個主題皆有著不同的意義,多少有些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皆依照傳統儀式舉行。

 

遊街的第一天,跟部落的青年稍微聊了一下,他說:「我們遊街跳舞並不是要表演給其他人看,而是舉行一種儀式。」當下我才明白,原來遊街也是儀式之一,所以即便傾盆大雨,他們也要把儀式完成,除了展現出他們堅強的毅力之外,更體現他們為了傳統而努力;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長年待在部落,有些人會為了家計到外地工作,富霞姊跟我們分享,以前他們那個年代,當小米收穫祭開始時,大家會一同請長假,若公司不准許,寧可辭職也要回部落參加小米收穫祭,意味著部落對他們的重要性非常強烈,我也深感佩服。

 

專訪時,也曾經問過其他部落青年,為什麼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放假就出去玩,幹嘛回到部落參加小米收穫祭,青年只說出「為了部落」,這四個字深深撼動我心,為了部落,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放下手邊的工作,一起回來跟自己的同伴辛苦工作,真的很好奇,部落究竟是用甚麼方式,讓大家的心無時無刻都想著部落。

 

卡大地布還擁有著一個特別的制度,叫階級制度,每個階級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但年紀較小的必須聽從年紀較大的指令,只有服從,沒有抗拒;這也是很多人說,生活在巴拉冠就像在當兵一樣,除了絕對的服從,還是服從,並且採取連坐法,當自己階級的同伴做錯事,所有同階級的人就必須一起受罰,這也是使他們團結的其中一個要素,這些觀念皆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很羨慕他們至今仍能持續維持這些種種的制度。

 

在知本這十五天,也有機會與其他部落交流,卡大地布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有著完善的青年會所,以及廣大的腹地,在巴拉冠裡,有一塊區域是屬於燃燒柴火的地方,據說燃燒柴火是跟祖靈相通的一個管道,所以不能讓這些火熄滅,部落的青年時不時就會到巴拉冠關心柴是否快燒完,這個行為完全屬於自動自發,很羨慕部落帶給他們這麼多的向心力。

 

我覺得這次到卡大地布蹲點,除了讓我體驗到卑南族的小米收穫祭外,更讓我見識到何謂傳統、何謂堅持、何謂團結,這些在我的生活圈中並不常看到,但在卡大地布,無時無刻都能從一件小事情觀察到,十五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已經足夠改變我的想法了,謝謝所有的族人們,也謝謝幫助過我們的大家。

作者小檔案

顏子賢
義守大學

我是顏子賢,來自台北,家鄉位在花蓮,從小在台北生活長大,每次年節回花蓮時,特別喜歡鄉下的味道,總是希望有天能夠躺在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上看天空,或是徜徉在滿天星辰的海邊吹風;不做讓自己後悔的事,只做有把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