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財團法人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 - DAY 3|拾影

第三天|20250723

課程的第三天,吹完頭髮,美美躺平上床。

習慣滑著相簿,像是跟一天做總結;這些照片,像時空的敘事者,代我們保管了無數細瑣而溫暖的故事。


翻開故事的第一頁,是孩子們認真握著畫筆描佛。

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細細描繪著佛像的輪廓與神情,即便毛筆對他們來說不算容易,但依舊耐心地一筆一畫填上色彩。

衣褶的線條、背景的光圈,在他們的手中逐漸真實,也逐漸靜美。

 

 

下一頁,是說故事課的鏡頭,捕捉愛聽故事的孩子們眼中那不滅的熱情。

「農場的小豬為何不害怕大野狼?」

「不會寫字的小獅子該怎麼樣寫信交朋友?」

在蘋果姐姐繪聲繪影的故事分享中,就連我們也陷入了繪本的魅力裡身受著迷。

這年紀的孩子們總是充滿使不完的力氣與熱情,主動要念繪本給大家聽、要幫故事裡的小獅子寫信,我想,這是屬於這年紀的孩子獨有的特質,於是按下快門,框住這個瞬間,留住這個永遠。

 

 

翻跳著來到下一張,孩子們圍著圈低頭翻找著字典。

分組的查字典競賽,老師一出完題,各組的孩子們便開始鬧哄哄的討論,七嘴八舌的分享自己的想法。

「這個字念ㄙㄣ!」、「不是啦是念ㄌㄟˇ!!」有的人開始翻找字典、有的人開始搜索印象中的讀音,不管如何,皆是為了團隊的勝利在努力著。

 


我從不是個愛拍照的人類,至少在今日以前。

放學前的我們在因緣際會下,與指導蓮苑拍攝影片的老師談了談,從紀錄片的選材到拍攝手法,我們收到了許多不同的建議跟方向。

或許,許是從這一刻,改變了多年來我的想法。真相要用眼睛紀錄,用心去感受,不該依靠機器的輔助,過去的我總這麼想。

最近我才發現,有些瞬間,是值得被記住的證明,它可以是一張照片、是一幅畫作,更甚是一本書、一支紀錄片——成為時間留下的影像,也成為我們曾經存在的證明。

 

關掉相簿,放下手機,望著會館的天花板沉思,或許我們仍在摸索如何「拍下」真正想拍的事物,還不知道該為哪些畫面停留。

但只要我們願意再蹲低一些、看久一些,時間終會帶來適合的答案,讓我們為之悸動、為之動容。

-

闔上眼,我是這麼許願:

「如果相機能說話,願它代我們收藏孩子所有閃亮的青春年華,也悄悄記下我們因他們而柔軟的時光。」

 

夜已深,晚安,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