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縣萬榮鄉 魯巴斯教會 - 司起菇香:欣馨向榮【大雨過後, 晴天也就不遠了】-07.19


◈神秘的行前通知

「明天上午有一個活動,你們要不要一起去?」牧師在前一天晚上問了我們。

雖然有些臨時,詳細也不確定是要去參加甚麼,我們倆互看了一眼後,確認過眼神,答應了牧師的邀約。雖然這代表在我們忙碌一周後,好不容易到來的周末,注定也是有著滿滿的行程,但比起放自己一兩天假,可遇不可求的各項活動,果然還是更吸引我們啊!

◈思漥撒爾教會:宣教90周年感恩禮拜

星期六早晨,在六點多陸續起床,各自換好衣服、背上相機包,最後不忘帶上放一旁的雨傘。下了整夜的雨,直到破曉仍舊沒有停止。嘩啦嘩啦的雨聲伴我們在民宿門口,等待著牧師與實習老師的到來......八點半,我們搭上了福音車,也正式開啟今日的行程。

  

半路在光復鄉的馬太鞍部落吃早餐時,牧師和實習老師才終於向我們詳細介紹今天的目的地——思漥撒爾教會,一間位在卓溪鄉的基督長老教會。而今天,正是他們舉行宣教90周年紀念感恩禮拜的日子,我們陪同牧師、實習老師前往,一同給予祝福、獻上感恩。

抵達教會的我們,走上禮拜堂二樓,還未踏進其中,悠揚婉轉的合唱歌聲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迅速入座後,翻開手中的手冊、確認流程,原來現在是獻詩環節。十多人組成的小型合唱團,卻讓我在他們一個個的歌聲中,感受到了充沛的情感與真誠。歌名是《Suyang balay》,「suyang」可以解釋為「美麗、美好」;「balay」則有「很...」的意思,就像是大家今天來到這裡的感受:一切很美好。從吉洛•哈簍克牧師口中,我們和堂內的眾人一起回顧了思漥撒爾教會的沿革,那些聽起來如故事、歷史課本上的橋段,是真實發生且存在的歷史,更是前人所身處的生活本身,透過後代撰寫紀錄下來,持續流傳並邀請眾人見證,這份虔誠的信仰精神。

  

◈愛宴,以愛為名的饗宴

Seupu ta mqaras mkan gnhuway Thowlang(一齊快樂享用主的恩典)

轉眼到了禮拜尾聲,我們跟著擁擠人群走下樓,回到一樓參加接下來的「愛宴」。不是基督徒的我們,對於這個詞彙有些陌生,只知道等會兒有佳餚可享用,有些期待地坐在椅子上等候。今天的愛宴形式,像是傳統的辦桌,數張圓桌讓大家自由入座。沒多久就開始上菜,不過這一道道的,從冷盤、燙白蝦、油飯,到油亮的筍乾滷豬腳,這...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豐盛太多啦~

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竹筒飯」的出現——這可是我們來到花蓮後,首次品嘗竹筒飯呢。相較一般飯店切割好,或是拿工具撬開的方式,我們學到了另一種簡單暴力的開法:直接敲!

 

在愛宴過程,除了認真品嘗各道菜餚外,其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同桌長輩們的問候、彼此的噓寒問暖、舞台上歡樂表演的氣氛,和那些充足每個人心靈的情感交流。

霶霈中,我們踏上歸途。儘管天空仍舊灰濛濛的,但當與一位位初次見面的人們道別時,大家笑得一個比一個燦爛。那樣的笑容,仿佛將濕冷的午後化成陽光——我想,在他們的心裡,今天或許正是一場放晴的回憶。

◈〔多功能教室整理Day3〕

下午回到教會後,我們再次跟著實習老師進入多功能教室,擦拭裏頭的桌子,前幾天因為使用了水煙殺蟲劑,為了防止藥劑殘留,必須拿濕抹布仔細擦過桌面才行。即使已來到教會一周,我和馨茹仍舊有被跳蚤咬的困擾,教會也正盡力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腳踝上有序排列的小水泡看了令人有些頭疼,卻也無能為力......值得慶幸的,或許是我們倆對於手刃跳蚤越來越上手了(?

◈我們的手作時間

傍晚及晚餐後的時光,我們幾乎都與教會青少年們一同投入教會的佈置事宜。大家分工合作,利用各種繽紛色紙和畫筆,在歡笑與打鬧中度過近三個小時的塗塗剪剪,終於在牆面上貼上了那大大的籃子、各式農作,以及「收穫節喜樂」五個大字,為教堂增添了節慶的溫度與色彩。

     

眾人在教會忙到快十一點才收工、解散回家,搭著實習老師的福音車回民宿的路上,還能看見稍早先走一步的青年們,正結伴走在雨中的夜路上,一如往常邊聊邊笑、唱著歌,步伐輕快。那畫面就像他們的青春一樣——細雨也不曾讓他們停下腳步,他們走在黑夜裡,卻因彼此而發光

雨過,心晴。

 

撰寫人:鄭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