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縣萬榮鄉 魯巴斯教會 - 司起菇香:欣馨向榮【預習道別,伴著香氣與光影】-07.23


沉浸可可與咖啡的香氣後,捕捉熟悉光影,也走進一場陌生卻溫和的告別。或許,離開並不只是結束,而是學會將此地的溫度帶走。


◈甜點不完美,但笑容很完整

今天的文健站課程,是帶長輩們一起做提拉米蘇優格。這個點子源自某天在社群上偶然滑到的一支短片,影片裡的成品看起來簡單又健康,層層堆疊的畫面還頗有質感。更重要的,是這道甜點能夠融入我的家鄉食材(咖啡粉),因此當下就決定把它搬進課堂,教導長輩們動手製作。

  

一開始想得很美好,結果現實有點骨感——優格質地太稀,配上燕麥泥一層一層疊上去並放進杯子中,外觀完全和想像中那個「網美甜點」背道而馳,原本幻想的精緻層次瞬間化為一灘「融合派」,要是用一句話形容……只能說是一言難盡。顏色交疊得有點奇妙,甚至可能讓人瞬間沒了食慾。

  

不過,外貌並不是全部!當我緊張地挖了一口燕麥泥送進嘴裡時,心裡悄悄給它打了高分。溫潤口感加上可可與咖啡粉的香氣,還有香蕉的甜味,種種味道意外融合得剛剛好。還有長輩認真地問我配方,說想回家再做給孫子吃。雖然成品長得不夠「甜點系」,但在這個早晨,這杯提拉米蘇優格仍為課堂留下了一絲甜香與歡笑。


◈用鏡頭偷藏午後時刻

午餐後的陽光帶著點懶洋洋的氣息,我們決定騎著摩托車,在村裡隨意繞繞。經過那些早已習慣的小路,時走時停,只想把握這段還能親眼看見、親手記錄的時光。

    

兩人帶著相機,專注地捕捉那些在日常裡已經熟到不能再熟的場景——教堂外的安靜轉角、文物館前的道路,以及便利商店旁那隻時而慵懶、時而警覺的小貓。這些場景,都是這兩週以來默默陪伴我們的存在。 光影在路面上慢慢移動,我們一邊走一邊拍,試著將我們眼中的萬榮,通通留進鏡頭裡。這些影像不只是記錄,更像是一次對土地的凝視——希望將萬榮的日常與溫度,帶給未來也想認識這片地方的人。


◈在平靜中走向光

傍晚,我們參加了一場對彼此而言都陌生的儀式——安慰禮拜。這是基督教的一種葬禮儀式,也有人稱它為安息禮拜。實習老師帶著我們走進村中簡弟兄的家,屋外停著幾輛機車,院子中的長椅上坐著幾位在地居民,也在其中看見白天會在文健站遇到的長輩。
對我們這些初入社區的人來說,心情有些複雜,我們並不認識逝者,卻要參與他人生的最後一程。那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場景:熟悉的街口、熟悉的長輩們,卻有著陌生的喪家與禮拜流程。
在默禱、讚美與頌榮的過程中,我們跟著大家用太魯閣族語唱詩,雖然發音還不夠標準,也不確定每句歌詞的意思,但每一個音節都小心翼翼地唱出,像是在用聲音編織一條溫柔的路,也為他的家人獻上最真誠的祝福與安慰。會場的氛圍與我想像中的葬禮不同,沒有過多的哭喊與淚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靜與祥和。也許,對這裡的人來說,肉身的離去並不等於生命的終結,而是步入另一個階段,不會在黑夜中行走,並會走向他們所信的那道光

走出屋外,夜色已降臨,涼風吹過。我心裡默默記下這個夜晚——在萬榮的最後幾天裡,我們見證了一場告別,卻也感受到一種關於生命延續的信念。

正當是美好的傍晚時候:真好,大家彼此陪伴在這。

撰寫人:鄭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