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花蓮 鐵份部落 - Day 3 | 與妮豆陣初入教會

我的熱情,好像一顆太陽
▍ 與教會的第一次
與東豐天主堂的約,訂在早上十點。平時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可能隨機解鎖不定時響起的雞鳴,不過今早喚醒我們的,是窗外莊嚴肅穆的歌聲。點開LINE聊天室,發現雄哥在群組的訊息,「今天教堂活動9:00部落遊行,10:00彌撒」。向窗外看去,長長人龍中,有不少昨晚在社區康樂臺打過照面的青年,他們多走在隊伍較前端。當目光所及不再出現人群的蹤影,我們開始著手整裝,準備出門。

踏入教堂,抬眼所見已是座無虛席,兩個相對姍姍來遲的人,差點找不到空位入座。今天在天主堂內的大家,因為聖母升天節齊聚一堂。左前方懸掛著的白板上,標示著儀式流程,包含歌詠、讀經、奉獻、領聖體等環節。不絕於耳的詠唱、朗誦聲迴盪在教堂上方,前方映入眼簾的對聯「一死滅萬人罪孽,再生增六合光榮」,也讓我們逐漸融入至當下的氛圍中。與教堂接觸的經驗,於我們而言都是第一次。儘管離家不遠處也有一處教會,但都只是坐著車從旁呼嘯而過。難得有機會走進教堂,見證與記錄重要儀式的進行,這不可多得的體驗深刻烙印在我們心中。




▍ 太陽餅裡沒太陽,情人袋裡……?
禮成後大家仍未離開,因為稍作休息之後即將迎來下一個活動。這時雄哥看到我們,詢問應該背在身上的情人袋蹤跡。一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我們,隨即想起出門前看見,躺在客廳木椅上的五顏六色帶子。趁著片刻的小憩,我們打算回家取情人袋,但半路上就遇到了已經騎著機車、拿上情人袋的雄哥。一直以為是情人「帶」的我,此時才看清眼前物是個小背袋,後知後覺的發現可能是情人「袋」。
情人袋,阿美族語alofo,是從前族人工作時,用於攜帶檳榔、捲菸、打火機等小物,演變至今,已成為如豐年祭等特殊祭典的配件,是屬於阿美族獨特的集體標記。雄哥也特別提醒關於情人袋的背法,自右肩斜背而下,反之則為喪期穿著。暗暗慶幸有雄哥的說明,也幸虧平時習慣的斜肩背法就是右上至左下,否則該鬧出笑話了。
▍ 三月裡的小雨,淅瀝瀝瀝瀝瀝
晴空萬里的天,驕陽將眾人熱烈之情炙烤的劈啪作響。等待流水席午餐就緒之前,預定的表演節目輪番登場。演出者年齡跨度之大,九歲至九十歲的族人皆位列其中,讓原以為只有青年演出的我們驚喜萬分。本次與會者之多,除了鐵份部落,我們能辨認出來的還有位在幾公里之外的安通部落。


鐵份的展演人員,有昨晚見識到的青春洋溢,還有此時正午下也不遑多讓的長輩們。居服員阿菊姐作為領舞,與坐在身後的長者們一起隨著音樂擺動身體,搖晃著手中的竹棒。音符的流動彷彿隨著竹棒上的彩帶被具象化,舞台上欣喜的笑顏,也牽動了舞台下不住上揚的嘴角。定格在此刻的溫馨畫面,令人難以忘懷。


今天的有感而發,是有關一群人一起做著一件事,一起向著一個目標前進的支持與陪伴力量。懷有相同理想,是支撐人們在一條路上不懼前行的動力。「漫長征途我們不會走散」,身處部落之中,對於團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似乎更容易能有所感觸與體悟。
▍ 玉里麵的誘惑
晚餐時間,今天解鎖了自行外出覓食的成就。中午後即動身台東參加會議的雄哥與小蘭姐,將機車留給了我們。騎行在筆直而寬敞的193縣道上,因為後座稱職的人形導航,某騎士才有心思好好享受這迎面而來,能驅散熱氣的大風,雖然不時會遭受成群飛蟲的襲擊。早就想試試遠近馳名的玉里麵,於是我們盲選了一間車程約十分鐘,賣有玉里麵的店面。意外掉落的驚喜是,這是間客家幣特約店家。一顆抽到客家幣的紅豆,大手筆的點了一碗玉里麵與餛飩湯,據本人說法是想來個一乾一湯組合,拒絕玉里湯麵的原因是感覺玉里乾麵比較好吃。最後,兩個人與半碗打包餛飩湯步出店門,結束用餐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