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花蓮 鐵份部落 - Day 9 | 與妮豆陣看傳統

萬人空巷的豐年祭
▍教堂內彌撒,教堂外殺豬
豐年祭進度列加載至三分之二,部落年輕人陸續返鄉的同時,慕名而來的遊客數也在今日達到高峰。在部落待了九天的我們,習慣了部落平時三三兩兩的人群,親眼所見像今天這樣龐大的人流,還是第一次。通往會場的道路被擠得水洩不通,「萬人空巷」一詞此刻在我們眼前得到了具象化。
豐年祭的第二天早晨,我們再次踏進教堂。寫在左前方白板上的字,從「聖母升天節」變成了「常年期二十一主日豐年祭」。不同的名義,同樣的心意,除了感謝過去的賜予,也祈求來年的順遂。與前次不同的是,我們這次不僅作為在一旁側拍的記錄者,還在教友邀請下,接受了神父祝福。
天主堂內進行彌撒的同時,外頭還有男性忙碌的身影。手起刀落的青年們正殺著豬,現場充斥著砧板上的剁肉聲、鍋勺間的撞擊聲,當然還有此起彼落的交談聲。有人磨著刀,有人煮著湯,有人切著肉,大家都有序的處理著手邊工作。
稍後午餐的分食,用的就是此時料理著的豬肉。各鄰依序把家中的鍋子排排放在地上,等待青年將豬肉分配至每口鍋中。鍋子上有著奇異筆寫成的名字,也有人拿著家戶名單仔細核對著,確保不落下任何人。





▍我要全部!
16:30,我們出現在阿菊姐家門前。應該是在兩天前的週四,阿菊姐就向我們發出了今日的晚餐邀約。這一頓是預定的辦桌菜,不只阿菊姐,還有許多戶也叫了一樣的菜色,送菜的小貨車在巷道中穿梭著。一桌九道菜的山珍海味,用了四張千鈔搞定,我們不禁感嘆這在台北絕跡的物價。
開動之前,阿菊姐還特別跟我們介紹了一樣菜──藤心排骨湯。雖說藤心是部落特色野菜,但擔心我們吃不慣的阿菊姐,只先替我們先各盛了一點嘗嘗味道。好險只有一點,因為兩個吃不了苦的人,在感受到口中漸蔓延開的苦味後,紛紛舉起投降的白旗。


▍夜幕下的燈火通明
按照流程表,眾人將於傍晚時分集結完畢,準備自路口進場。吃飽喝足的我們算好了時間,也向人潮聚集處走去。通往會場的路上,平常除卻小貓小狗的蹤影,就是偶爾三五成群信步的居民。因此,當見到擠滿了整條街的人山人海,第一眼是驚訝的,與前幾天的景象截然不同。
伴隨嘹亮歌舞聲的,還有震耳欲聾的煙火聲,青年男女的縱隊逐漸向會場前進,一台台被舉起的手機也隨之動了起來。當夜幕完全降臨,場內的燈火通明與場外的一片漆黑形成強烈對比,沸騰的人聲劃破了本該靜謐的夜。晚上除有宴客,還有一路至子時才結束的宴靈、娛靈及情人之夜。
跟拍了好幾天,許多鏡頭內出現的面孔,雖稱不上瞭如指掌,但也是略知一二。今天的舞蹈隊形中,出現了幾幅陌生的外國臉孔,格外引人注目。小蘭姐說他們是豐年祭的常客了,這幾天已經一路從附近的部落,跳來到了鐵份。

▍真情流露,豐年之夜
族人們盡情的載歌載舞,越夜越美麗。豐年「祭」,祭祀是核心,用力歌舞的背後,是靠近祖靈、感恩祈福、守護價值。因為理解豐年祭的內涵,因而流露出的歡喜是發自內心。
情人之夜是今晚的重頭戲。每當有女孩被拉著來到男孩身旁,周圍的親朋好友立馬起鬨聲不斷,空氣中似乎多了些看不見的流動情愫。同樣情節在圍圈的好多角一再上演著,只能眼巴巴看著他人成雙成對的我們,再也沒有待下去的理由。畢竟司儀一開始就開門見山的說了,非其族類,不得參與。
開玩笑的,其實小蘭姐也有邀請我們d可以一起下場跳舞。但兩個四肢馴服未完全的人類,害怕破壞本該正常前進的節奏,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待在一旁記錄。最後的最後,兩人邁出了腳步回程,結束豐年祭的第二天,伴著窗外的歌聲與吉他聲悄悄進入夢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