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 鐵份部落 - 周海婷
Before & after
四個小時的車程,普悠瑪窗外景色變換,從一棟棟高樓大廈漸漸轉換成二、三樓的平房,水泥森林的景觀漸漸染上了不同飽和度的綠。在蹲點出發前,要說我對台灣東半部的印象是甚麼,大概就是一大片汪洋、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秀姑巒溪泛舟很好玩,或許還有環境很清幽,和此地沒有任何一點連結、任何一點感情。
來參加蹲點台灣,選擇花東地區作為志願,是我從沒後悔過的決定。在花蓮縣玉里鎮的鐵份(棣芬)社區,我找到除了家鄉以外,自己和台灣土地另一種連結的可能。除了被這裡深深的人情味給吸引外,長者臉上每一條笑起來的皺紋、在太陽底下揮灑汗水的古銅色皮膚的農人們、水汪汪大眼睛發亮對你笑的小孩子等,幾乎找不到不喜歡這裡的理由。從鐵份離開之後,就好像有一條隱形的線綁在我們之間,我想以後提到花蓮,它將不再只是好山好水的代表,而是令我懷念而心裡暖暖的地方。
關於我們在做的事
「蹲點?甚麼是蹲點?」說真的這個計畫給我們十分大的自由度,沒有一套制式的規定、沒有所謂服務的SOP,每一年每個點每組人馬所做的事絕對都不一樣;我們試著發揮所學、發揮想像,去創造自己的「一手服務,一手紀錄」。
服務的部分我們參考雄哥(當地聯絡人)給的一些建議,以及自己有能力及興趣想帶給社區的東西,規劃了兩個面向的課程:1. Facebook粉絲團的建立與經營手法(包含攝影技術、修圖APP、影片剪輯軟體及發文技巧),原先預定四堂課,授課對象是社區的婦女。2. 長者口腔衛生保健(包含潔牙教學、口腔癌宣導),原先預定三至四堂課,授課對象是關懷站的長輩們。但我們將一切想得太理所當然,以為規劃了課程就可以上,但其實社區的人早有自己生活上的安排,若還有機會做一樣的課程,我想我會更縝密的思考,從宣傳到確定人數時間,必須確實並及時修正自己的服務計畫。且別忘了服務的初衷並不是強塞東西給當地,而是他們真正需要甚麼。
紀錄的部分,有個任務是完成一部紀錄片。在蹲點過程中從零到有,慢慢摸索社區適合的題材,也不停思考吸引我們想探究的東西到底在哪裡,把握每個鏡頭用單眼拍拍拍拍拍。兩個紀錄片新手在小村子裡打轉,不論大太陽或是夜晚常在外面遊蕩,就怕漏掉了寶貴的畫面。或許比起服務,這對我來說更是艱難挑戰,影片的架構和內涵遲遲無法在我腦裡成形,寫下一些綱要改了又改仍令我感到茫然。很謝謝海琦,雖然這樣的任務對她來說也是第一次,但卻能挑起大樑做出決策,讓我們的行動安心不少。
你有沒有看過這麼多星星
依然記得離開社區的前一天晚上,那片星空有多美麗。數以百計的星星攤開在眼前,藍紫色的夜空畫布有無數小鑽石鑲在上頭,彷彿電影裡不真實的場景,象徵著我們這趟旅程回想起來就像一場不可思議的夢境。
小朋友是最奇妙的生物,他們澄澈的眼神無所保留(就像星星一樣乾淨),微小的願望單純地令人憐愛(例如要求抱抱、要我們騎腳踏車載他)。如果說都市的小孩幼稚園就被培養了滿滿的競爭力,那留在這裡的小朋友我覺得很珍貴,因他們擁有與大自然相處玩耍的童年、擁有自己的家鄉。我們遲早有一天會踏入繁忙的社會網路,但如果能有根可循,它將使我們驕傲並富有歸屬感,在實現自我的同時更不忘本,更有意願回饋所愛的土地。
作者小檔案
我是海婷,就讀台大牙醫系。憑藉一股衝動參加蹲點台灣,這趟學習、服務、紀錄並行的旅程中,讓我體悟到自己的渺小無知,也意識到原來看世界的眼光還有千種可能。這些創作或許青澀不周,但很慶幸能記錄下感動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