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北投硫磺谷社區 - 黃芝怡

在抵達蹲點社區前,我們對於「服務」的內容始終感到迷茫,我們要服務的硫磺谷社區發展協會位在交通方便的台北市,有協會自己開辦的課程,課程內容的面向也很多元。然而,我們對社區的了解只有長者和大片的綠地,腦袋裡的想像則停留在與長者一同在田間工作,對於幫得上忙的地方,老實說,一點想法也沒有。

  由於沒有明確的目的,我們在蹲點期間只能更用力地去體會生活中的大小事,盡心盡力地幫忙準備及記錄課程。在迷茫的時候我們也去找了前人的經歷來看,發現對於「服務」這件事,其實我們都有著一樣的困惑。我們不想把服務看作是上對下的行為,但對於自己必須服務這件事卻又感到不知所措,如何在不打擾社區作息的情況下,融入社區並服務社區,顯然是我們遇到最大的障礙。

  但在用心生活、和長輩交流的過程中,對於記錄的方向反倒是越來越明確了。二十出頭的我們碰上年過半百的長輩們,不禁會在長輩們的身上描繪自己未來的樣子,上了年紀以後,我們會像這些長輩們一樣,充滿活力地出來上課、談天嗎?當我們漸漸老去以後,我們是不是會像洪班長告訴我們的一樣,開始感受到自己與從前不同,是不是也會開始心慌?即使年輕的我們不會設想到那麼遙遠的未來,但有一天我們也會老,當我們的容貌漸漸老去,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也引發了我們拍攝剪輯紀錄片《當我們漸漸老去》的想法。

訪談照片6.jpg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與當地耆老的訪談。當北投的歷史場景被耆老的話語描繪出來時,那種對口傳歷史的感動實在難以言喻。山水場景物換星移,在地的人也在時光變換下寫出屬於自己的歷史,當人與環境和時間產生交集,透過口傳的歷史也更有人情的溫度。

  在蹲點結束後,我對於服務和記錄這兩件事,也漸漸有了自我詮釋的雛形。服務——不單單只是提供自己的協助,更重要的是在服務前用心地去生活、仔細地去聆聽每個人所說的話,才能夠細心地發現在地的需求,提供的協助才能更深入而精準。服務不是自以為是的幫助,能夠對症下藥才是貼心的服務。而記錄,則是讓我們記得當下的感動。對於現處在大學階段的我們,下一個階段就是步入社會,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去發現社會上的需求,當我們開始有能力去做些什麼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更精準地去解決社會上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能力,也正是我們在蹲點期間萌生的動力。

 

  希望在我們長大、出社會之後,有一天再次打開在社區蹲點時的回憶,能夠喚起我們在蹲點當下的熱情與感動,帶著這份熱忱,我們能夠主動地去聆聽、洞悉這個社會尚不足的部分,攜手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作者小檔案

黃芝怡
政治大學

黃芝怡,就讀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喜歡不務正業學習外文。活在動盪年代、個性細膩易感傷的台南人。至今為止的路走得蜿蜒曲折,棄醫選商而學文,但繞路的風景總是意料之外的精彩。相信這個世界終究會有好事發生,幸而生於自由善良的台灣,希望能將所有治癒、溫暖人心的故事記錄下來,透過文字的溫度傳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