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屏東萬巒鄉赤山社區發展協會 - 陳貞蓁
初遇赤山的那個傍晚,天氣微陰。乘著普悠瑪列車抵達潮州車站,一眼就能望穿的車站大廳竟然讓我稍微不知所措,跟錯綜復雜的台中、台北車站相比,這裡的動線清楚到不用指示牌,反而讓早已習慣用指示牌認路的我迷路了一陣。等村長來載我們的時間,我抬頭望了陰陰的天空,空氣裡的潮濕悶熱讓愛好陽光的我頓時心一沉,誤以為陰雨天是赤山的常態。事實上,幾天後的我會發現,赤山每天都用藍天白雲大日頭迎接我們,颱風依舊,只是傍晚會有一場來得快也去得快的陣雨,算是屏東的註冊商標。初來乍到時難免疑問、不安,隨著一天天在赤山的蹲點,我開始放下成見,展開心胸去認識、熟悉,最後習慣而依賴。
就像剛認識一個人或一個文化,人們最先著眼的通常是差異。剛到赤山的前幾天,無法克制地,我不斷注意到自己與當地的不同。到台北求學兩年的我,就讀的又是女生佔多數的政大,早已習慣出門就要上妝,每天的穿著都精挑細選;在赤山,大家平日大多素顏,穿衣也是舒適涼快為主。剛開始總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害怕村民會無法接受我們,或是認為我們充滿距離感。晚上甚至在房間裡偷偷和同伴擔憂討論,需不需要穿得更隨興點,或是擦去臉上的瓶瓶罐罐。不到一天我就發現,過度在意差異的只有我們自己,村里的每個人都對我們熱情、歡迎,就跟這裡的太陽一樣。也許剛見面時不免會注意到差異,但每個人本來就會有自己的樣子、會喜歡不同的事物,有差異不是很正常嗎?社交媒體的發達,每個人都想將自己最好的樣子呈現給他人,也都羨慕他人在網路上營造出的形象,科技越便利,越容易對與自己不同的人事物指指點點。習慣於好分他我的都市生活,當我以為自己的差異會遭受議論,卻發現在赤山大家是自家人,能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因為在差異之外,有更多的相同之處:我們都是人,都願被誠懇以待,都喜歡被關懷、希望受接納,比起分裂更享受共融。
中古歐洲,封建莊園逐漸瓦解,當時流傳一句俗諺:「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在現代的社會,到了赤山幾天後的我只想大聲說一句:「鄉間的空氣才真正是自由!」在赤山的第一天,村長借給了我們一人一台腳踏車當作蹲點期間的代步工具(在被村民嘲笑了一番不會騎車之後XD),每日來往住處與社區據點,或閒時隨意在巷弄間晃晃,或嘴饞時騎去隔壁村超商,在這些旅程中,空氣是涼的、腦袋是空的、心情是自由的。在這樣的小村莊,生活圈中的每個地標就在附近,且沒有都市喧囂的交通,所以擁有一台腳踏車,就好像被城市裡一間間如細胞般的教室、房間、辦公室釋放,野放到整個村莊與田野。
想起初來赤山時對這裡的一知半解,在入村時的村長車上,還不斷用人口數、學區、主要產業等只得表面的問題,希望藉此瞭解赤山。蹲點過程中我深知,其實要真正認識一個地方,需要過這裡的生活、結交這裡的人、聽這裡的故事。很開心因為村長一家人,我們跟著過了十五天的赤山日常;因為社區據點,我們接觸了赤山的老人、小孩、青年、家庭;因為赤山人的熱情與好客,我們像是家人親友,互相分享彼此的生活與故事。十五天不長,卻足夠讓我愛上這裡,開始榮幸這裡的所有榮耀,開始憂心這裡的所有困境。十五天真的不長,還沈溺於赤山的日常,還放不下這裡的朋友們,就到了離別的時刻。謝謝在赤山的所有人、所有事,在這裡第一次學騎機車、第一次坐貨車後斗、第一次參與評鑑……,從今往後,赤山就是心中的家園,買一張五百元的普悠瑪車票,有空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