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台東 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 - 黃薏亭
第13屆蹲點交響曲即將開始演奏 本篇適合在安靜的環境下閱讀 建議搭配一顆感恩的心
蹲點的第一樂章—奏鳴曲
「Masalu。」
排灣族語謝謝的意思,這也代表了我對蹲點所有一切的感受,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蹲點·台灣」
一開始準備下課回家的時候看到系上的公佈欄上貼著這樣的海報,一看發現活動還蠻有趣的,也發現報名時間快截止了,便馬上問林詩珈對這個有沒有興趣,她一看了也說很不錯欸,這就是我和蹲點的起源,感謝我的夥伴從一開始跟我奮鬥到現在都沒有放棄,masalu~
蹲點的第二樂章—變奏曲
「從蹲點的延期一年再到決定參加蹲點活動」
懷抱著在一個社區待上15天的夢,開始準備了作品集,再到複選的線上面試,最後順利通過了考驗,我們最終的社區是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一開始我們也是一頭霧水,因為這個社區並不在我們所排序的前五個志願裡,後來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那邊也是個好山好水的地方;但好景不常,疫情導致了今年度的蹲點計畫停辦,延至明年,但老實講我們還能不能參加,都是個未知數。
在接起一通未知的電話後,發現是關於「蹲點·台灣」的消息,主要是確認我們明年能不能參加,我們雖然一開始考慮到實習的問題,但後來想想這次的活動沒參加到就沒有這種機會了,所以我們最終還是決定參加這次的蹲點活動。感謝今年疫情趨緩讓蹲點能夠以新的方式開始進行,masalu~
「蹲點開課啦!」
蹲點的一開始,是先上一連串的課程,這些課程的重點之一,不外乎就是「觀察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隨時都被手機、訊息、社群媒體綁住,在這個分心的年代,人們通常失去了體驗當下、活在當下的能力,我們的思考能力、看與聽的能力也隨之消失。
在這些課程中,我在楊力州導演的課程中了解到紀錄片的主題要是對方和自己都有感覺的、要跳脫基本的思維;在陳順孝老師的課程中學會到說故事的SOP:從發掘題材、寫好故事、做好設計、精準策展;在洪震宇老師中學會如何思考以及提問的能力;以及最後蹲點學姐們的分享心得也提到了要先學會發現議題以及想盡辦法去理解社區的一切。以上這些都需要觀察的能力,我也在每堂課程中,吸收前輩們過往的經驗,不得不說這些課程,真的很實用,感謝所有為我們上課過的所有老師們以及學姐們,masalu~
蹲點的第三樂章—小步舞曲
「與南迴協會的first meet 」
從5月就開始準備了解社區的基本資料及現況,大多數的資料都是從網路上搜尋到以及他們的臉書跟官網。第一次聽到南迴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阿,原來是注重健康的地方(?)但我們發現南迴不只是做公益,也很致力於推廣當地的文化。之後我們發現了「捌個零社企」,我們當時還想說他們是不是好朋友,因為都會互相轉發貼文,結果再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捌個零社企」是附屬於南迴協會的單位,捌個零社企其實成立的時間也不長,算是一個剛起步的企業。
6月要開始與社區進行服務計畫案的提案,我跟夥伴都是資訊傳播系,而且我們剛好可以一個人負責行銷的部分,一個人負責設計的部分,所以以整合式行銷設計作為主軸的計畫案就這麼誕生啦!第一次與南迴線上視訊會議的時候,我們兩個人都超緊張,但幸好協會的人都非常親切,而且還接受我們的所有提案!我們後來討論出的結果是協助捌個零社企做服務,畢竟資訊傳播是我們的所長,第一次的見面非常順利讓我跟夥伴都放心許多,感謝南迴協會的大家,masalu~
「以線上遠距方式進行服務」
我們是第十三屆的「蹲點‧台灣」,卻是第一屆以線上方式進行蹲點。當下聽到不能實際去蹲點以後感到非常失望,也不是沒有機會,只是實體到社區去就變成是以加碼的方式。但突然又覺得現在的科技真的好方便,能從一個line的電話就連接到了台東去,若是在四五十年前,你的生活圈大概就是在你所生活的範圍而已,網路真的可以沒有距離。而且線上服務也是一種新的挑戰,能如何在線上拉近雙方的距離,也是一門功夫呢,就這樣,我們開始了與捌個零社企「每週一次通話的遠距離網戀」。
主要與我們維持聯繫的是Anyi姊跟展聞哥。
Anyi姊是一個講話非常有趣的人,總是能在適合的時機講出幽默的話,也會不時跟我們分享一些土坂部落或排灣族的小故事、排灣族語。她沒有放個人照片,所以我是以她的聲音來認識她,Anyi姊的聲音偏高,但卻不刺耳,而是讓人感到很親切,一定是一個笑起來非常好看的人,在實際見到面以後,確實是如此呢。
展聞哥不太常講話,有放上他的個人大頭照,我當時一直以為他應該是個三十歲的悶騷型大叔,直到後來見到面才顛覆了我的想像,原來年紀也才大我們幾歲而已,而且穿得還很年輕。
很謝謝Anyi姊與展聞哥與我們維持這樣「每週一次通話的遠距離網戀」masalu~
「在土坂部落的兩天一夜」
沿途看見那一眼就能辨識出的太平洋,在公路右轉進去便是往山裡去了,在旅程的起點,就感受了這裡依山傍海的魅力,而兩天一夜的心得就如同我喜歡的那句話:「沒有訊號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喜歡土坂部落那原始迷人的魅力,部落裡大家熱情如火的招呼,這兩天實際到土坂部落的額外加碼,也圓了我一直想實際踏上土坂這塊土地的夢了。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最後提供了額外加碼的機會,masalu~
蹲點的終樂章—協奏曲
「關於社區服務。」
這次的蹲點行動中影響我最深刻的是改變了我對於社區服務的解讀,以前對於社區服務的看法是抱持著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沒有錯,助人確實是快樂的,但在這次的蹲點中我意識到社區服務不是為他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做了什麼,不是”doing for”而是”要doing with”我覺得這兩者的不同是心態上的差異,在我們進行社區服務的時候,我們同樣也學習了、成長了,所以我認為雙方是平等的交流。
我也藉著這個機會瞭解到了土坂部落的文化、過往的生活型態,甚至還知道了當地的小學現在都有特別教導母語,培養原住民身分自我認同的意識,避免讓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持續流失。在實際到社區訪問小農們時,也被小農們樂觀、堅毅的生活態度給感染了,以前的日子很辛苦,但他們從來沒有怨天尤人,反倒是以另一個角度看待生活,這是在課本裡所學不到的。懷抱著感恩的心能更積極地參與在生命中,也會發現更多的正面事物,也就能強化人生中所得到的快樂,這是我這次蹲點路上最大的收穫。能夠有這樣的時光,真的要感謝一路幫我們處理了很多事情的中華電信基金會、感謝南迴協會的大家、感謝在土坂部落遇見所有熱情的人們、感謝一路一起走來的夥伴、最後也感謝我自己,當初停下來看了海報,masalu~
感謝您的收聽。
補充說明:
經典交響曲結構如下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快板,有時有一個慢速度引子——通常是奏鳴曲式,並且是整部作品智慧的核心。
第二樂章:又稱慢樂章,復三步曲式或變奏曲,慢板
第三樂章:又稱小步舞曲樂章,一般是三段體,中、快板
第四樂章:又稱終樂章,奏鳴曲或迴旋曲式,快板。在早期的交響曲作品中,第四樂章通常是短小而且分量輕的一個樂章,但是作曲家後來開始感到需要有某種能夠與第一樂章取得平衡並為其補充實質內容的音樂。
奏鳴曲式(英語:Sonata form;德語:Sonatensatzform;義大利語:Forma-sonata)是一種曲式,自古典時期以來開始廣泛使用,一般用於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等多樂章體裁的第一樂章。
協奏曲(義大利語:concerto,法語:concert,德語:Konzert),指一件(或數件)獨奏樂器和樂隊協同演奏,既有對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
以上補充說明文字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