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 大光社區 - 鄭語綸

  首先,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願意給我與品君這個機會參與第十三屆「蹲點·台灣」,並安排許多豐富的課程及優秀的講師,媒合很讚的社區,收穫良多。

 

  然而隨著2021年Covid-19影響,明明才剛收到錄取第十三屆「蹲點·臺灣」的激動消息,還來不及期待與開心,便隨即迎來停辦與延期的震撼彈。原本期待著大二暑假能拜訪馬祖馬港社區一手服務、一手記錄,踏上具有戰地風情的馬祖與我人生的第一座離島,甚至事先學習了馬祖特殊的閩東話,卻只好含淚放下與遺忘。直至2022年3月,接到Ivy的來電,才重新想起傷心遺忘的蹲點,不過疫情沒有打算放過我們,依然影響著蹲點,更改我們的社區為屏東大光社區。還好,緣分帶著我們認識在大光很努力、很可愛的大家,是意料之外的收穫;亦首次將執行方式更改為線上蹲點輔以實體蹲點,相信大家在疫情的不確定下,勢必都有很多困擾與需要重新學習的部分,辛苦基金會與社區的大家。不過等待消息的期間,著實令人覺得難熬,在尚未確定是否線上蹲點前,確實抱著滿滿的期待能前進社區蹲點,但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消磨,選擇遺忘與放下這般希望,留下心中的遺憾。

 

  初次的線上蹲點比想像中更難以執行,突然能感同身受學校老師在線上課程的無奈與無助,也碰到許多過去不知道該如何克服的困難,如線上聚會時,語言的傳達、溝通,相當難以透過眼神交流或彼此間的默契,確認對方是否瞭解,以及感受對方的真實情況;再者,線上溝通、訪談形式也很難讓人卸下心防,放鬆說出很多更值得紀錄的故事,像是我們在兩天一夜的實體蹲點中,即透過聊天,獲得許多意料之外的故事,比起非常正式的訪談、取得故事,這樣的話家常與聊天模式,反而更能記錄常民生活,展現真實而簡樸的一面。此外,遠距離亦讓我覺得非常難與社區產生共感,與社區看過同一片土地、執行同一項活動,確實能在彼此間產生共鳴與記憶點。此次經驗帶給我對科技與遠距離的巨大體悟,人類確實還是很需要以五感體驗地方,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使很多網路科技希望縮減,甚至取代距離,發展VR、元宇宙等,但終究無法取代雙腳實際踏上土地的那份感受,我們應是學習與習慣疫情,與之共處,而非逃避。

 

  雖然蹲點執行之路困難重重,但還是遇見很多很多的幸運啊!大光社區發展協會的賞惠姐熱心地為我們安排多次與社區的討論及溝通,亦安排我們在大光社區實體蹲點兩天一夜的行程,甚至提供許多社區資料予我們,真的非常謝謝!謝謝朱啓光導演在得知我們線上蹲點操作形式時,便熱情提供訪談上的協助,還協助我們拍攝許多照片、記錄實體蹲點的總總,大大降低我們線上蹲點的困難!謝謝大光社區發展協會邱總幹事與社區的居民們,和我們分享很多社區故事,亦熱情款待我們,謝謝你們像恆春的陽光般,充滿朝氣。

 

       蹲點之路一路從大二暑假延續到大三暑假,現在是時候說再見了。

 

和在大光社區蹲點旅途上的大家合影(圖/朱啓光導演)

與蹲點恩人-賞惠姐合照(圖/鄭語綸、朱啓光導演)

與老船長的話家常(圖/朱啓光導演)

與大光社區的大家一起準備隔日的活動(圖/朱啓光導演)

第一天中午的大光社區風味餐(圖/鄭語綸)

觀光客都會慕名而來的後壁湖生魚片(圖/鄭語綸)

第二天中午的大光社區風味餐(圖/鄭語綸)

傳說中的月琴(圖/鄭語綸)

夕陽下粉色的後壁湖(圖/鄭語綸)

 

 

 

作者小檔案

鄭語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古靈精怪的水瓶女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法,喜歡探索與挑戰全新事物、感受社會的脈動,曾因為總掛著笑容,被系主任說:「語綸總是笑笑的,也能拿書卷獎嗎?」最喜歡的東西是老舊建築、火鍋和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