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屏東 大光社區 - 郭品君
與大家的合影 圖/蕭嘉修
參與「蹲點‧台灣」實在是相當特別的體驗,當初因為對土地的熱忱及學校課程的影響而選擇參與活動甄選,和夥伴一直很努力地準備複試,每天都是系辦裡最後的一盞燈。還記得公告錄取名單的那天,我和語綸一樣在系辦邊做著作業邊守著電腦,忽然「叮咚!」小心翼翼地打開公告信件時,刷到我們的名字旁邊更是我們所思所想的馬祖馬港社區時,真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但後來計畫趕不上變化,因疫情延燒,許多地方都封閉了起來,就連學校課程也都改成遠距教學,蹲點更不用說也延期了,我們也開始著手學校其他活動,而蹲點也默默淡出我們到視野... ... 有一天突然收到基金會的來電,一聽到蹲點終於可以啟動,真的超級期待的,緊接而來一連串的線上課程,每堂課都讓我們又重新深思自己參加蹲點的意義。印象最深刻的即是洪震宇老師的課程,一組一組帶我們找出自己的盲點,學習精準提問真的非常受用;而吳盈慧老師親自撥空與我們討論修正方案及地方誌撰寫技巧,這些都是以往在教科書上學不到的,能藉由蹲點的機會與老師們接觸學習真的非常難能可貴。
活動剪影 圖/朱啟光
再來說到這次蹲點,跟以往不同的是取消了實體長時間蹲點的模式,因應疫情及科技發展而提出全新的蹲點模式「線上蹲點」,不會受到場域的限制,在線上與社區開會討論,執行蹲點任務。在與社區的接觸過程中,發覺大光有很多特殊的資源,如瓊麻、鏢魚、月琴等,而在地的大家也有很多想法。改為線上模式,我認為有好有壞,好的是讓我還沒到達當地就對大光有很多的想像,壞的是由線上轉述的訊息可能與實際現況有所不同。實際體驗當地活動後,我發現,與居民距離更近、突發的狀況也更多,對於每件事務一點都馬虎不得,方案規劃需要更加謹慎並需要能彈性修改;其次,線上討論與實體活動不同,無法實際體驗當地,以至於對於環境熟悉不足,規劃容易產生落差,讓我學習到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團隊合作是相當重要的,不管是與居民互相的信任或是夥伴間的默契等等的,都會影響到蹲點服務的成果及品質,透過團隊合作培養默契,可使溝通上更加順利,減少落差。
夜訪潮間帶 圖/朱啟光
超認真幫忙的妹妹 圖/朱啟光
參與蹲點的種種,擴充了我對未來職涯的想像,原來有這麼多元的方式可以滿足我對於土地的熱愛及理想。雖然準備的過程相當辛苦,但看見居民臉上快樂的笑容一張張歡樂的合影,讓我和夥伴語綸真的非常感動,能為自己喜歡的地方有所付出,不僅讓我覺得不虛此行,也讓我覺得這些日子的付出真的很值得。常常在想,還好當初學姐們有分享蹲點的活動資訊給我,也謝謝團隊的錄取及信任,才有機會有這麼多實踐及成長的機會。最後感謝我的夥伴語綸從過去到現在的合作與陪伴,互相協助及學習。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真的非常棒,也非常榮幸。
作者小檔案
來自高雄,雖然身體不耐熱但跟高雄日頭一樣熱情的苦瓜女子,非常愛聊天,曾經跟陌生人在家樂福聊了一小時,愛說笑話,到處散播歡樂散播愛,目前有機車駕照但不敢騎機車,跟我一起用雙腳漫遊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