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花蓮縣萬榮鄉 魯巴斯教會 - 司起菇香:欣馨向榮【遠離日常,再重新靠近】-07.21

◈奔波,一種節奏感的練習
今天兩人在早上八點初出門,一同騎車前往鳳林榮民醫院,把握八點半開始的看診時間,進行這幾天來的第三次診療。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完全不靠教會或實習老師接送,騎著機車自行前往醫院看診,風雨中的機車路,不僅讓我們漸漸熟悉花蓮的街道,也逐步適應這裡的生活節奏——儘管心中仍隱隱掛念著晚點要上的第一堂食物手作課。
起初,我們倆原本打算掛皮膚科,沒想到查詢後才發現,這間醫院並沒有設立皮膚科門診。最後只好改掛內科處理,也讓我們實際感受到偏鄉醫療資源的侷限;感受到偏鄉醫療服務在門診分類上的限制。有些症狀,或許在都市中能輕易找到對應的診別與治療方式,來到這裡卻得繞點路、多一層等待。
看完診後,我們便馬不停蹄騎車回到教會備料,再前往摩里沙卡文健站,趕上 Piyut老師 今日設計的「冷麵」課程。雖然一個小時的課程時間,實際上老師的正式教學只講解了短短五分鐘,但重要的,應該是動手做、做中學吧。我們感受到長輩們對這門課程的熱情,看著大家品嘗時,臉上滿足的表情早已說明一切:這堂課,值得了!
下午接著進行的,是今日另一項重點行程:採訪瑪谷工作坊。透過碧珠執事協助聯絡,我們順利與工坊的手作職人進行訪談,了解部落中關於織布等傳統工藝的保存與傳承。從蔡琦工藝師的分享中,除了感受到她對於織布的熱愛,也再次意識到文化延續的重量並非來自口號,而是來自腳踏實地的日常。
◈文健站小確幸
採訪結束後的我們回到文健站,並首次體驗上周每天看到,卻不敢靠近的文健站按摩椅,讓一整天的疲憊像被揉進了椅墊,真的超級讚!對於騎車與長時間活動後的肌肉痠痛,簡直是救贖級的存在。休息片刻,我們原先去雜貨店想買兩件雨衣,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午後的毛毛細雨似乎還會持續一陣子。沒想到在雜貨店顧店的阿伯和我們聊了兩句後,直接要將雨衣送給我們!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滿懷感恩地收下了這份溫暖。
◈屬於我們的夜晚
傍晚,再次騎車前往鳳林晃晃,這趟給自己放風的小旅行,除了吃到了熱呼呼的韭菜餡餅,還在車站前享用了一頓溫馨的晚餐。
走在街道上,雖然有著各式店家,馬路也比起萬榮的寬大許多,但總覺得少了點在部落中生活的感覺,突然覺得車好多、人好多......明明第一天抵達鳳林鎮時,這裡還給我一種人車稀少的鄉村感。不知不覺中,是在萬榮適應了那些蜿蜒、窄而親近的單行道,面對眼前筆直的大馬路和那些高於三層樓的建築,此刻的鳳林,在我的眼中竟轉而能以一座「熱鬧的小鎮」去形容了。
但這樣的熱鬧,也讓我們更珍惜,那靜靜陪伴我們入夜的小鄉村。
撰寫人:鄭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