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花蓮縣萬榮鄉 魯巴斯教會 - 司起菇香:欣馨向榮【一針一線,一村一會】-07.26

◈盛會如歌,童趣重現
一早的明利村,空氣中就瀰漫著節慶的熱度。這天是兩年一度由該村主辦的部落感恩祭,今年特別以「童玩」為主題,把長輩們的兒時記憶搬進了現場。廣場四周擺滿各式各樣的懷舊玩具——木製陀螺、竹蜻蜓、彈弓......每一樣都安靜卻鮮明地記錄著過往的日子,讓我們走入他們的時光隧道。
正準備簽到時,看見從遠方走來的秋蘭阿姨。平日裡,她是親切健談的村長夫人,今天則換上傳統服飾,肩負著活動協辦者的角色,穿梭在場地間張羅大小事。可在她眼裡,更重要的身分似乎是奶奶——是位想要把童年記憶重新蒐集,並分享給孫子的長輩。
她一看到我們,便立刻揮起手,腳步快了幾分,臉上的笑容像是早已準備好要迎接熟人的喜悅。那笑容裡既有親切,也帶著一份熱情的自豪,彷彿在說:「這是我們的盛會,歡迎你們一同參與。」我們也趕緊迎上前去,互相打招呼寒暄,最後在笑語中留下一張合照。快門按下的瞬間,背後的廣場正熱鬧響起歌聲與鼓聲,像是為這份相遇添上最熱情的背景音。
隨著開幕鳴槍的響起、來賓致詞結束後,活動也正式揭開序幕!
沒過多久,廣場上出現了廣播,熱鬧的鼓聲和音樂將大家聚攏到廣場中央,號召大家一起集合跳舞。部落居民們穿著鮮豔的傳統服飾,脫下鞋子,赤腳踩在地面上,手牽著手圍成一圈。舞步不急不緩,卻有著穩定的節奏與力量,彷彿將大地的心跳和族人的呼吸交織在一起。圓圈中央,小朋友們自由地跳躍、旋轉,甚至還有忘記脫鞋的孩子,跳到鞋子踢腳時布鞋都飛到一旁去了,動作有些笨拙卻充滿喜悅。笑聲此起彼落,像是把這場慶典的熱度推向更高。
活動的一側,是讓人駐足的手作體驗區。這裡做串珠,那裡是特色吊飾,一旁還有彩繪樟木板體驗。小孩們毫不猶豫,彩筆在木板上揮灑得大膽又自由,五顏六色的線條重疊交錯,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有些長輩則專注地描繪著他們熟悉的傳統圖案,線條穩健而莊重。
我們在樟木板畫上了蹲點主題,製作一塊屬於我們的紀念物。雖然只是短短的幾筆顏色,卻也是在這場慶典裡留下了我們的小小足跡。
◈靜看花紋,慢思慢想
午後,我們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踏進這段日子熟悉的文物館。二樓的空間依舊安靜,偶爾傳來低聲的閒聊與笑聲。婦女們坐在織布機前,雙手與腳步默契交替,木梭來回穿梭於經緯之間,布面上的花紋便慢慢浮現。我們沒有急著打斷,只是靜靜看著,聆聽梭子碰撞木架的聲音。腦中翻攪著同一個念頭——應該怎麼問,才能問出一個真正好的問題?不只是為了收集知識的答案,而是能讓我們更靠近她們的日常,更深刻理解織紋背後的故事與文化。
那些圖騰上的每一條線、每一個形狀,都不只是裝飾,而是故事、傳承與歷史的承載。或許,提問的關鍵不在於「該問什麼」,而在於能不能先安靜地看、專注地聽,讓她們感受到你的誠意,願意把故事放心交託。因為在這裡,每一針一線織出的,不僅是一匹布,更是一段文化的脈絡、一份人與人之間細膩而真實的連結。
最後,我們沒有再追問,只是靜靜地陪伴,任由梭聲與圖紋在眼前流動。
撰寫人:鄭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