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宜蘭 東岳社區 - 黃詩予
(當時與耆老透過線上訪談的照片)
今年的蹲點計畫以非常獨特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以線上的方式協助社區、與社區互動,因此今年的我們也與社區共同創造出了不同的社區故事,利用數位的方式留下特別的回憶。
其實她們何嘗不是別人的母親、奶奶呢?
就像前一段所提到的,今年是以線上的方式進行蹲點,因此,我們使用了網路視訊的方式來和社區互動及聊天,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與社區耆老的訪談過程。其實在所有蹲點計畫實行的一開始,我們就有向負責人請教如何與當地耆老互動,因為與他們可能除了年紀上的差距之外,也有不同語言的藩籬;再加上今年以線上的方式進行,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面前卻多了冷冰冰的螢幕,其實讓我們感到相當不知所措。但是在向聯絡人討教後,我們才理解到,其實一切都是我們想太多了,社區耆老不也是別人的媽媽,或是奶奶呢?其實就當作和自己的家人一樣相處就可以了,而實際上與三位耆老的訪談,過程也相當愉快且有趣,是這次蹲點中印象相當深刻的回憶。
(當時也有提到的料理,左為炒蝸牛,右為馬告茶葉蛋)
(圖片來自於東岳社區)
一開始與耆老聊天時,其實我們雙方都瀰漫著尷尬的氣氛,不過幸好的是我們在訪談前有準備好許多問題,因此整體進行都還算是相當順利,但是後面的發展卻是我們無法想像到的。一開始我們詢問耆老有關於他們在部落中最喜歡的料理,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喜歡的料理能夠代表一個人,再加上部落料理也一直都是對我們相對比較陌生的,所以想藉由這種方式讓耆老進行分享。在耆老的分享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很多種部落料理,像是炸飛魚、香蕉飯等等,一般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少出現的食材,後面耆老更向我們分享了料理方式,讓我們發現,其實部落料理並沒有非常複雜的料理方式,但卻透過文化傳承形成了現今具有特色的料理方式。而除了上述所說之外,這次訪談讓我們印象很深刻的原因,是因為原本很害羞的耆老們,在與我們的分享互動中,逐漸打開了自己的心房,從原本預計的五分鐘訪談,延長到了十五分鐘,甚至是同樣在文健站的其他耆老們看到這樣的過程,也想要加入我們,所以我們訪問的耆老從原本預計的兩人增加到三人,讓我們的訪談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有趣,也是這次蹲點計畫中一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記憶。
沒做不會怎麼樣,但是做了卻會很不一樣!
訪談結束後仍覺得剛剛與耆老的互動過程很不可思議,原本我們預期的困難幾乎都沒有發生,甚至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讓我發現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想得太多,幫自己設下重重限制,但其實常常現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困難,反而是能夠在自己的想像之上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寫下人生中美好且深刻的回憶。因此,在這次的蹲點計畫以及和耆老的活動中,我學習到很多事情沒做不會怎麼樣,但是做了卻會很不一樣,希望自己以後也能夠繼續保持像這樣勇於挑戰及嘗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