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嘉義 山美社區 - 林筑瑩

非常不幸的,因為我們沒有實際前往社區,而部落教室開課的時間我又剛好在學校舉辦一刻也抽不開身的大活動,因此沒能有和部落的任何人直接接觸的機會,僅有聯絡山美社區接洽負責人孝美老師時,才有接觸到社區的居民。

因此,本篇在地故事,我僅能以自己的觀察以及蒐集資料時,對山美社區的印象,來撰寫這篇文章。

首先,在我們的服務過程中,占有最大比例的便是「族語教材的製作」。山美社區那邊給我們的是洋洋灑灑列出上千個單字、中文意思以及例句的EXCEL檔案,要整理並篩選出這些符合日常生活使用、對小朋友來說也不會太困難的詞彙,想必是很大的工程吧!讓我深深地佩服山美社區的老師們,在族語復興的推動上,不遺餘力的成果展現。

另一個讓人感動的地方是,儘管單字的詞彙量十分龐大,但幾乎每個單字旁邊,都能看到山美社區的鄒族族人們,對於例句、中文意思的修訂建議,其中非常有趣的是,一些單字的旁邊,還會註明這是北鄒族抑或南鄒族的使用方法。例句的修訂也不單單只是指出錯誤而已,修訂者還會添加上新的完整例句以及中文解釋,讓整份單字表更加清晰,正確度也較高。

前一段提到的這些修訂,我想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靠一個人獨自完成的,想必得要經過許多有志之士之手,才能整理出如此詳細的一份資料,鄒族族人、各位老師們對於族語復興與教學的推廣,著實讓人打從心底感到敬佩。

山美社區的鄒族居民,具有非常濃烈的社區意識,他們早在民國70年初期,社區全體居民就自發性投入保育鯝魚的工作。這在當時社區營造和意識還不普及的台灣社會來說,無疑是個創舉,也讓人對於山美社區居民希望打造更美好家園的決心,更加了解。

而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在民國82年成立,並因為維護鄒族傳統文化價值觀以及生態復育這兩項推動成果有成,而得到外界的肯定。自民國90年開始,由於達娜伊谷生態公園為社區帶來許多觀光商機,且社區福利設施也趨於完善,因此人口緩慢增加中,這對原住民部落而言,可謂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成果。

在沒有外來團體的推動下,社區居民願意自發性地為自己成長的土地貢獻這麼多心力,是萬分難能可貴的,不管是一開始的團隊籌組,又或者是後續的經營發展,都讓我覺得山美社區的用心與成果,是其他社區可以借鑑的楷模。

儘管我沒有實際走訪社區,但經過這一年多的認識,我眼中的山美社區是個熱情又充滿魅力的地方,未來若有機會,我希望可以實際到山美社區遊玩,不再受到疫情的限制,親身實地的去感受山美部落的美好之處,並開展新的在地故事篇章。

作者小檔案

林筑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午安還有晚安!٩(๑❛ᴗ❛๑)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