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 羅山社區 - 劉育廷
一開始看到這個活動是因為朋友推薦給我的,覺得不錯又可以嘗試新東西,因為科系的關係,平常接觸到的領域就只僅限於教育,對其他領域都沒有嘗試過,而這個蹲點計畫剛好是有關地方創生以及能去深入了解台灣美麗的角落,因此決定踏出舒適圈,從教育跳脫出來去嘗試看看不一樣的領域。
老實說一開始報名的流程非常非常繁雜,要寫一堆申論題又要拍影片剪輯,而影片剪輯我和我的伙伴都沒嘗試過,因此弄了很久,大概三天吧!也算是一個新嘗試,那時候剪到懷疑人生,覺得到底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剪這個影片,而且也有可能沒有錄取上,但還好最後正取並且分發到想要的社區—羅山社區。結果,因為疫情所以那一年也沒能去蹲點,但有保留資格。
隔了一年,也就是今年,又接到通知,問我們願不願意去蹲點,當下蠻開心的,就答應了。殊不知,上第一堂課的時候被通知是線上蹲點,這時候我想參加蹲點的心就開始動搖,不禁心想線上蹲點要怎麼蹲點? 感覺跟社區實體面對面接觸更能感受以及交流到許多,但也只有小小動搖,還是硬著頭皮繼續上中華電信基金會安排的蹲點訓練。中華電信基金會安排的課程很棒,像是教我們寫雜誌跟剪輯影片,收穫頗豐,而且老師都很厲害很會教,所以學習到很多。
至於線上蹲點的部分,由於我們是分配到羅山社區,而羅山社區主要是種稻米的有機村,七八月剛好是稻田收割的時節,我們線上蹲點是七到九月,所以可想而知,他們都很忙,不太有機會跟我們經常交流,每次約時間都有點難安排;但也有可能是我們不太懂得說話的藝術,不太會跟他人進行交流,與他們線上交流一兩次,彼此都還像陌生人,那時候會懷疑是不是只有我們這組跟社區不太熱絡,但後來上課才發現原來不是我們這組有這種狀況,所以我們就稍微鬆了一口氣。
之後我們需要做的任務其中一個是七月份時當羅山學堂國際教育線上課程的助教,主要是紀錄課程內容以及跟學堂的Vito大哥討論並給予課程建議。我很欣賞Vito的辦學理念,覺得很偉大,因為他想要幫助更多東部孩子看到更廣的世界觀,所以辦理了很多課程,像是國際教育跟職業探索的課程,而且願意花時間台北花蓮兩頭跑;而他邀請來的講師幾乎都是很厲害的外國人來介紹它們的家鄉,小朋友也都很踴躍的問問題。
過了很久,中華電信基金會開放實體蹲點,但是限制兩天一夜或者是三天的當日來回,我們這組一個住彰化一個住台南,要去花蓮的話要早上很早起床,基本上兩天一夜大部分時間都在搭車,跟當地社區交流的時間變少了。知道消息的時候很難過,因為想在社區待久一點,覺得如果兩天一夜很可惜,本來還打算不要去。可是現在回想,慶幸那時候我們有去,因為羅山社區真的很棒,風景很漂亮,空氣很好,而且社區有超多厲害的人,跟他們交流後,更加覺得羅山真的是風水寶地。如果有看到我這篇心得的人,很推薦大家來羅山,好好放鬆。
總結一下,我覺得蹲點還是要實體的比較有效率,線上有點沒效率,但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畢竟我對於人際關係交流上不太擅長,線上更凸顯了這點,很謝謝中華電信基金會給予我這個機會以及羅山社區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