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羅山社區 - 黃韵庭

羅山是全台第一個有機村,稻米對羅山來說是最主要的種植作物,每年七、八月適逢第二期稻作,是打田跟插秧的季節。蹲點的這十幾天,天還沒亮,就可以聽見打田機隆隆作響,駛過一畝畝的稻田,而我們剛好趕上打田前的最後一次收割。因為羅山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地形,大部分都是梯田為主,我們就站在制高點眺望大片的梯田。

 

收割機在進行收割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群飛鳥努力地衝向收割機的屁股,想要撿拾散落的稻穗,吃飽喝足了就又衝向天際。收割的時候會揚起陣陣稻香,就像「稻香」的歌詞一樣,這樣的風景永遠會是羅山遊子的依靠。

DSC09500.JPG

收割期結束之後,整個羅山村進入打田階段,聽村民說,以前沒有機器的時候,都必須靠人力打田,有時候一個人要打好幾甲地,根本沒有辦法負荷,但現在有了機器之後,人口卻也相對外流,整個村莊的凝聚力比以往都少了那麼一點。但是還是有年輕人為了家中的爸爸媽媽回到羅山。

 

啟憲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總是帶著墨鏡,開著打田機在路上趴趴走,是羅山村最有為的青年!除了平常幫家裡務農之外,也幫姊姊處理秧苗場的事情。憨厚的笑容和孝順父母是啟憲的招牌。

DSC09514.JPG

羅山村的入口就是一大片的秧苗場,必須先育苗,等到秧苗長大後,再捲起秧苗分送到各個田裡進行插秧。一連串的過程十分辛苦,為了拍攝育苗的過程,我們扛起攝影機,跨入秧苗場,想要拍出秧苗上露珠的唯美感;太陽瘋狂地照著我們,為了跟秧苗同樣的高度,必須蹲在地上,以極低的角度去拍攝,手也不能亂抖以免畫面太晃,整個過程像是在考驗我們的二頭肌,看誰能撐到最後。

 

拍攝的過程中也跟啟憲的媽媽聊天,原本啟憲的爸爸會自己用竹子蓋房子,也會利用竹子編織很多東西,但因為年紀大了,腳受傷,身體又不好,長年必須待在家裡,無法工作;啟憲捨不得看父母這麼辛苦,就選擇回到羅山,一個他土生土長的故鄉。

 

陽光灑落在育苗場內,一大片的翠綠閃閃發光,啟憲開著鋪苗的車在育苗場裡穿梭,依然戴著招牌的墨鏡,臉上的認真神情取代了平常的憨厚笑容。太陽很毒辣,但他還是認真地工作著。鋪苗是將一箱箱育好的苗放在育苗場內排好,讓他整齊地生長,那一天,我們學到了好多,但學到最多的,是啟憲對父母的心意以及家人間的情感。

DSC00033.JPG

蹲點時就一直很期待插秧的時刻,但是我們就差了那麼一點點,差幾天就可以看到村民插秧;回來後,我想,在都市叢林長大的我們,一生有這麼一次機會可以體驗農村的生活,想念開始蔓延,那天扛攝影機的痠痛也許就是最好的印記,證明我們在那片翠綠裡,也曾經閃耀。

作者小檔案

黃韵庭
政治大學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目前就讀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

日常生活以說些小垃圾話為樂,喜歡觀察路人。

有一點點任性和一點點龜毛,大致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冷靜的少女,只有在看到老人時會莫名覺得很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