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楓林教會 - 蘇暐凱

到楓林之前,對於這裡一無所知,看著地圖只知道他在楓港上面一點的地方,當天拖著大量的行李搭車到了楓港,等待著師母的到來,到了楓林之後,師母告知我們房東太太不在家,然後師母的女兒─薛晴便打開了沒鎖上的側門,我跟立誠心想,這樣沒人直接進入好嗎?這樣的疑問在往後的日子逐漸的消失,在楓林到處走的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家大門都是開著的,我覺得從中看到的是一種居民之間的互信。

 

在蹲點的這些日子裡,其實遇到了還蠻多溫暖的事,我感受到這裡居民滿滿的熱情與不計較,像是吃飯這件事,我們繞了部落一圈後,發現能吃的好像就2~3個地方,看著嘉芳姐給我們的單子上寫著三餐自理,我們就想說會不會到時候每天都在想要吃什麼,結果後來只要師母有煮飯,我們幾乎都留在教會吃,豐盛的每一餐讓我們所有煩惱頓時中消失。還有一些孩子們的家長曾留我們下來吃飯、送我們一大袋的芒果,還有一次是點完早餐後,我們正在討論拍攝的東西,早餐錢竟然已經被學生家長搶先一步付清了,這段期間我們吃的甚至比平常還好,真的感謝這裡的每個人對我們的照顧。

 

在這裡,我們幾乎是從早到晚都待在教會裡,接觸最多時間的就是牧師、師母,除了牧師、師母,我們就是整天跟著孩子到處跑,孩子在哪兒我們就會出現在哪兒,剛開始可能不熟所以保持了點距離,但在幾天的相處後,開始有聊不完的話。他們的生活很簡單卻很快樂,每天時間一到,就會準時來教會報到,開始讀經與練樂器,跟他們相處的這些日子,從來沒聽過他們的一次抱怨過累,他們這一群常來教會的孩子都很珍惜彼此在教會度過的這些時光。

 

平常沒有拍攝行程時,我們偶爾會跟牧師、師母聊聊天,從聊天過程中我們知道牧師、師母是這麼盡力的在保護這群孩子,怕這群孩子學壞,因此師母將他們暑假排得滿滿的,在楓林的生活中,我們偶爾也會看到其他非教會的孩子,在第一次互動的感受上,真的能感覺到很大的差異,在教會的這群孩子真的成熟很多,他們常常在準備自己點心的時候也會順便準備我們的,還有自主到教會練習樂器等…。再拍攝這支紀錄片的過程,我也漸漸了解到,這群孩子的教育原來是這麼的不簡單,由中華電信、輔大遠距團隊、牧師、師母,缺一不可,而在訪談輔大的大學伴的過程中,了解到一個端點之所以能順利地繼續遠距課輔下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地的領導人,只有在地的領導人重視這樣的一個計畫,才能讓當地的孩子也投入其中。

 

這15天來,看到了楓林很多溫馨的地方,但也看見了其中的一些問題,從這些問題當中,我看到了牧師、師母在這個地方的重要性,不但代替了已消逝的頭目文化,凝聚部落居民,也擔任起平常工作外出,或是一些單親家庭孩子們的另一個爸爸媽媽,我看到了楓林因為他們而變得美好,因為他們在這裡的耕耘,讓我們喜歡上這個地方。

作者小檔案

蘇暐凱
世新大學

我是蘇暐凱,來自花蓮,就讀世新大學傳管系。從高中開始,就懷抱著讀傳播的理想,我相信影像的力量很大,可以影響很多人,因為機緣認識了楊力州導演,認識了紀錄片,也因此愛上了這一塊,期望能用影像說出這些在台灣角落平凡卻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