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花蓮邦查農場 - 農夫,讓植物可以茁壯的土壤(中)
這兩天下午都跟著農民去種玉米,從A區的小農地到C區一大片的玉米田,到處都有我們辛苦耕耘所留下的腳印。從三點開始,我們就拿著之前培育好的玉米苗,一個一個有間格的撒在玉米田裡,後面的人緊接著把玉米苗埋進土裡並扶正,下午的天氣悶熱潮濕,每個人都大汗淋漓,但大家仍然不忘自己的本分,踩在鬆軟的泥土地上,彎著腰,讓手掌與土地接觸,用心地將作物培養茁壯。
▲在彎腰種植玉米的農夫
種植玉米沒有什麼技術層面的問題,只要不停推土掩埋和扶正玉米苗,然而在體力上面是個大考驗,在炎熱的大太陽底下,連續待在沒有遮陰的地方三小時可能就會中暑,更何況他們是使用勞力耕作。花東的天氣時常變化,昨天突然從大太陽變成下暴雨,讓我驚訝的是他們仍然淋著雨,不怕全身濕透繼續種植,我們也只好跟著他們繼續耕種,最後發現其實淋雨也是很舒服的。
除了天氣上的問題外,農民的身體狀況也是一個隱憂。我是採取蹲下種植的方式,站起來後會因為缺氧有些微暈眩感,而且回到家後大腿痠痛到幾乎沒辦法蹲下;有些人是用彎腰的方式,然而腰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會閃到,長期彎腰也可能造成脊椎病變、長年腰痛;有人是跪在地上爬行種植,但手腕因為要支撐身體的力量,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我在扶正玉米的苗。
這些農民雖然目前身體健康,但都是年紀已超過半百的高齡者,他們可能也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秀菊阿姨的腳有殘疾,麗華阿姨很常偏頭痛等等,但他們仍然在如此炎熱的天氣,不顧可能會傷害身體的風險,為了掙錢養家而付出幾乎所有的時間和心力。造成他們需要咬牙苦撐最大的原因是——年輕人不願務農。 若年輕人願意務農,那可以聘僱較多的人手,農民的工作壓力比較不會那麼大,所生產的規模和量也會較多。
「現在的年輕人不願吃苦呀,不想曬太陽呀。」秀蓮姐在接受訪談時無奈地說,現在的年輕人有更好的工作機會,而農夫這份工作,若是自耕農,很可能因為氣候或是市場的因素回不了本,如果是受聘的,薪水又很微薄,還要付出這麼多的勞力和心血。而且光復是生活機能比較不方便的地方,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人口的推力比拉力多了好幾倍,就連高中都可能到花蓮市就讀,更何況是畢業後找工作。
▲耕種中途在一旁休息的農民
如果年輕人仍然不願意從事農業,那農業的未來會如何呢?秀蓮姐回答:「可能是會變成機器取代人力,以後農夫就只會種植可以用機器耕作的單一作物。」一些小農可能就要依賴別人才能拿到農機或是肥料,沒有的話就會被淘汰,人們也很難再吃到人親手種的菜。當然,這件事情可能不會發生,但是農業面臨缺工問題的確是一個很緊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