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花蓮邦查農場 - 初見邦查,一個與眾不同的有機農場
邦查印象——親切、友善,還要有創意
今天是我們第一天到邦查農場,從民宿到邦查農場的途中,可以看到悠然的白雲和兩旁綠油油的稻田,所有的景象都跟台北非常不同,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喧鬧擾嚷的車輛和人群,只有辛勤的農夫在稻田裡耕作的景象。來到邦查農場,秀蓮姐熱心地招待我們,她的眼睛炯炯有神,身上穿著一件寫著「堅持」的黑色T恤,手臂因為長年在太陽底下工作曬得黑黝黝的,她用爽朗的笑容歡迎我們來到邦查農場。
▲邦查農場的外觀
一進到農場,就看到好多貓咪窩在地上,將頭望向我們「喵喵」地叫,秀蓮姐說養牠們是為了要抓老鼠,當秀蓮姐一聲令下,所有的貓一起衝過來的景象,讓我們覺得好療癒。除了養貓以外,農場還有養山羊和雞,秀蓮姐說養久了養出感情,就把牠們當成寵物,人們也很親切地對待牠們。一旁有農民在採收南瓜,整個農場氣氛歡樂,大家也很熱情、和善。
▲在睡覺的小貓
到了辦公室,秀蓮姐跟我們說明農場的規則,農民從早上五點到九點和下午三點到六點進行田間事務,星期四和五休息,因為怕天氣太熱農民會中暑,中午時間可以休息六小時,婦女也可以回家張羅午食。農場總共分成三個區域:A區是溫室,裏頭有各種葉菜類,B區是玉米和南瓜,最近南瓜剛收成,C區是稻米和穀物,有10公頃地,非常的遼闊。
農場除了田間事物以外,另外還有研發以及產銷,研發的商品有小米酒、鹽麴等等,是使用農場種植的作物自行加工。產銷則是由行政人員執行,邦查與一般的自耕農不同,他們不依靠果菜市場或是量販,而是有自己的通路銷售,主要客群是都市裡想要品嘗有機蔬果的人。除了這些以外,農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是紀錄,包括收入和支出的金額,以及出貨的數量和存貨的數量,都要仔細地紀錄及計算。
以前覺得對農業的印象是一群農夫在田間種植和採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出來的作物好一點的拿到菜市場賣,或是批發到果菜市場,差一點的便拿回家煮,順應著天氣和農產品的價格生活。邦查農場對我們是一個震撼,原來農業也需要學經營管理、學行銷、學溝通技巧,甚至連電腦的記帳軟體都要會,秀蓮姐說:「做農甚至還要會看衛星雲圖,這樣才可以判斷之後的天氣變化來做因應,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製作魔法調味料——鹽麴研發
在介紹完農場的行政和田間事物後,秀蓮姐帶我們去加工廠,一起研發新產品——紅糯米鹽麴。鹽麴是一種神奇的調味料,可以取代鹽和味精,是用米、麴菌和鹽發酵製成,而邦查的鹽麴非常特別,除了自產的白米外還加入了紅糯米,讓口感更香甜。
▲紅糯米
▲秀蓮姐在洗米
「我要來看看哪一種比例的顏色更好看。」我們今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和秀蓮姐把紅糯米和白米煮熟,按照比例加水,裝箱發酵,這是我第一次嘗試農產品加工,感覺非常有趣,也看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器具,例如可以煮五十人份的大電鍋。
▲煮好的米要攪拌,才會快涼
印象最深刻的是,秀蓮姐要我們洗之後要盛裝米,使它們發酵的箱子,洗完之後,她發現旁邊有小汙漬,跟我們說:「這些都要重洗過,這是要發酵的,旁邊都不能有髒髒的東西,可能因為這樣出事。」這讓我見識到,他們對於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抱持很認真的態度。以前我對於農業存在一種身上總是帶著髒髒的泥土,有些隨便的印象,然而,他們對於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非常仔細,讓我覺得需要去翻轉自己的刻板印象。
玉米田中的香甜木瓜——邦查農民
在邦查從事田間事物的農民總共有六位女性和兩位男性,他們的年紀大都在四、五十歲左右,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他們的身體非常健康。秀蓮姐說:「其中還有一個十八歲的,你如果說他老,他還會說我才十八歲。」他們不怕炎熱的天氣,也不怕勞累,工作結束後仍然面帶笑容、聲音宏亮地和我們說再見。
下午秀蓮姐讓我們自行到附近探險,我們最後決定去玉米田拍攝農民,兩位男性使用鋤草機在玉米田來來回回鋤草,其餘的人則在一旁施肥。看著這樣的畫面,想到以前老一輩在田裡辛勤耕作的畫面,不畏懼陽光將臉龐曬得黝黑,只在意作物是否順利成熟,在採收時露出燦爛的笑靨,他們是快樂的農夫,就像玉米,一開始感覺並不起眼,將葉子剝開後才能看到金黃的果實。
▲農民在使用鋤草機
「來吃木瓜呀。」在休息時間,他們坐在路旁,自稱十八歲的阿海拿出一顆木瓜,切了十塊分給大家吃,「這些都是採了以後,直接吃就可以了。」拿到木瓜的剎那,突然有種感覺,在這裡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因為這裡的人就是這麼親切,不會有功利的想法,就算今天是第一天認識,仍然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分享給他人。
▲剛切好的香甜木瓜
坐在玉米田旁邊吃著木瓜,涼風徐徐吹來,天上的白雲散開了,露出湛藍的天空,對面是一棵棵長滿豐碩果實的文旦樹,在這樣純樸的鄉村,和這麼樸實的人相處,人與人之間不需要透過科技產品來維持,而是用一顆木瓜、一抹笑容和一顆真誠的心。
▲坐在路旁聊天的農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