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嘉義東過社區 - 陳昕語

這是我第二次報名蹲點,去年未能錄取,所以當今年瑜彣來問我要不要一起參加的時候,我心中相當猶豫,有些害怕再次失敗,或拖累瑜彣。但想了想之後,最後仍選擇再試一次看看,就這樣緊張又不安地提交了報名表。歷經了初審、複審、線上課程與繳交許多作業後,我們非常幸運地錄取了。

 

還記得我們第一天來到東過的下午,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素美姊開車載著我們環繞社區一圈,短短大概十多分鐘的路程,看見許多矮矮小小的房舍,與一片又一片的玉米田。我在心裡跟自己說,這裡,就是接下來的十七天,我要好好生活,好好融入,好好體驗的地方。沒有想到,十七天後,這裡成為了令我不捨,不想離開,回到台北後仍十分掛心又懷念的所在。

 

在蹲點的日子內,平日的早上我們皆會前往社區的關懷據點。大約八點開始,即會有社區的長輩陸續前往據點,關懷據點每日皆有安排不同的課程,像是美術勞作、香氛或打鼓。我們的蹲點服務項目其中的一項,即是協助長輩們課程的進行與操作。雖然課程的內容並不是說特別困難,但是社區內的阿公阿嬤大多都不太會說國語,我和瑜彣只能硬操著我們那「不輪轉的破台語」與阿公阿嬤溝通,從中也曾鬧出過許多笑話。但或許也是這樣的緣故,我們與阿公阿嬤相處時經常笑聲不斷,也更快拉近彼此的距離。社區的阿嬤們也都很熱情,我們在社區時,下午最常從事的活動,就是受到社區不同的阿嬤邀請,前往她們家中串門子,每次去阿嬤家中作客,阿嬤總會毫不吝嗇地拿出許多零食、水果或是冰品請我們吃。在東過生活的日子都沒有餓到過,每天都被餵得飽飽的,十分幸福。甚至有阿嬤送給我們她親手栽種的蔬果,讓我們帶回台北與家人們分享。

2020_5.7.22_200722.jpg

也藉此發現,社區中的長者大多是獨自一人居住,長者們平時在家除了收看電視、整理家中的菜圃花園,或是做簡單的手工藝打發時間外,大多都得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屋子。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所以當我們來到阿嬤家作客時,阿嬤難得有了可以談天的對象,非常開心又興奮地與我們分享了好多好多她生活的種種,甚至拿出相冊,向我們細細訴說她年輕時候的故事。但無論是哪一位阿嬤,即便先前分享的話題多遠多廣,她們所說的話題大多時候仍最多是圍繞在她們的家人們,對家人的掛念與關心,不言而喻。有些時候,我會詢問阿嬤們,如果可以的話,會不會很想要搬去跟兒子或女兒一起住?然而,令我十分訝異的是,多數的阿嬤是拒絕的,她們說兒子女兒們有自己的家庭與工作要照顧,她們會好好照顧自己,而且還開玩笑地笑著說:「反正都會打電話回來,不需要一直見面啦!」,當時與阿嬤對話的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身為一位母親的堅強,以及放手讓孩子們勇敢飛翔背後的體貼與用心。

DSC08530.JPG

除此之外,她們也表示很習慣也很喜歡目前在東過社區的生活,每個平日的早上可以前往據點,與其他長輩朋友們一起上課、吃飯與聊天,是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有些阿嬤甚至還用說笑的口吻表示:「如果我離開這裡了,那XX阿嬤怎麼辦?就沒有人與他作伴了!」,聽到這裡,我想,我了解了,並不是土地會黏人,而是,人情會維繫人。

作者小檔案

陳昕語
臺北教育大學

陳昕語,20歲,新北市人。喜歡與人互動和交流,樂於記錄下生活中每個平凡又閃耀的瞬間。相信願意付出努力的自己,就會一直遇見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