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花蓮 魯巴斯部落 - 朱珮儀

出發前雖然在網路上搜尋過魯巴斯的資訊,然而訊息量並不多,因此在蹲點前,自然是對即將生活近一個月的地方有一些想像。

 

來到魯巴斯之前,認為萬榮村如同其他發展觀光的部落一般,會有許多玩樂的機會。來到這裡的第一天,村落內有許多雜貨店與織布工作坊,卻很少有對外營業的餐廳或是連鎖便利商店,晚上不過八九點,道路兩旁的屋舍有大半已經熄燈了,而非像都市大樓的燈火通明,我的夥伴宜恬告訴我,「這裡比較像是生活的地方」,也是因為這樣我調整心態,決定從頭認識這片土地。

 

在這裡的日子,每天都有趕稿剪片的壓力,但仍然喜歡把白天時間過得很慢很慢,喜歡走在路上跟部落居民隨意聊天、行採訪之名認識餐廳老闆或當地工藝師們,其實是行蹭飯與交朋友之實,踏上這片土地,與這裡人們的相遇出其不意卻又再自然不過。

 

雖然我們都說是在採訪部落的耆老與工藝師,但其實更像是在聽他們說故事,很多時候的拍攝與拜訪都是突如其來的,事前的田調都尚未準備好,現場攝影機、麥克風架好,在道路邊拉幾張椅子,我們一頭栽入他們的回憶流之中。面對人力外流的困境下,耆老們守著傳統文化,在世俗尚未能欣賞其價值時,堅持延續傳統工藝,一針一線,一刻一劃,在傳統與現代中掙扎,卻也不斷求新求變;也越來越多青年選擇從山脈另一端的都市回家,回到出身地,擁抱並從頭認識自己的母族文化。

 

IMG_1145 拷貝.JPG

 

魯巴斯部落如同寶藏一般,蘊藏豐富的太魯閣族文化、流傳許久的傳統技藝與神話故事、太魯閣族文化的歷史脈絡,而我們就像探險者,渴望瞭解這片土地的一切,不論是族群的歷史、文化以及在這裡生活數十載的人們。

 

每天到不同居民家串門子,我們參與對太魯閣族具有相當意義的殺豬儀式、聽耆老訴說魯巴斯內太魯閣族曾經的變遷、與部落青年一同到溪邊烤肉等等,出發之前總覺得二十天能夠做到的事情真的太少,頂多蜻蜓點水的體驗他們的生活罷了,但這一趟旅途下來,正是因為我們只擁有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們更珍惜與部落的人相處的每個當下,直到離開的那一刻,我仍在吸收,來到魯巴斯,不僅是認識這邊的人們,更從部落人們的故事中反觀自我。

 

IMG_5610.jpg

 

不得不提到史蹟館落成的那天,我跟宜恬臉上掛著因數日熬夜剪片而睡眼惺忪的雙眼,心中卻十分忐忑,史蹟館的建置,從蒐集文物、手冊編制、部落導覽的影片製作,全由我們與教會的實習生正強哥三人在二十天內完成,在時間緊湊之下雖然成果如期展出,卻擔心我們的作品不夠深入當地,擔心前來參觀的居民對我們這些日子的成果感到失望。影片一播出後,才發現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在播放時,大家觀賞許多篇段時一起大笑,也對當中編織文化的畫面聚精會神地觀賞著。其中一位主角——沙達婆婆在播映結束後,語帶哽咽地告訴我們她很感動我們記錄下這些畫面,許多人也告訴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從影片中看到魯巴斯的文化與美。

 

IMG_5589.jpg

 

魯巴斯日記從原先的二十天,不斷延長到二十六天,時間的感受對我而言很矛盾,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聽起來很多,卻因為渴望在蹲點期間竭盡所能挖掘這片土地的一切,而暗自希望一天能有四十八個小時。其實我從這段聽故事的日子中,感受最深刻的慢下腳步去聽對方的每一句話,不急著打斷或斷章取義,就靜靜地聽著對方說。離開魯巴斯出了台北車站的那一刻,我的雙腿不自覺地跟著身邊疾走的旅客們一樣,快步前行,幾步後我便停下腳步,慢慢地踩好每一步腳步。

 

牧師在我們離開前告訴我們,這裡永遠都是我們的家,隨時都歡迎回來。2020年的夏天,魯巴斯日記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刻痕。

 

IMG_4976.jpg

作者小檔案

朱珮儀
國立政治大學

目前就讀政大新聞系大三,從魯巴斯回來後,膚色從HB到2B。

最近循環播放的單曲是YELLOW黃宣&9m88的怪天氣,最喜歡的飲料是茶亭的花生冰沙,最喜歡的影集是權力遊戲,目前正在三刷,最喜歡的書是余秋雨的山居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