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馬祖馬港社區B組 - 洪琇茜
一直以來都知道馬祖有媽祖,但是卻忘了每個人都可以是媽祖。
這一趟馬祖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馬祖女人的魅力:她們陪丈夫走過篳路藍縷的年代,犧牲自己、成就家庭,即使離鄉背井也從不抱怨;她們有像大海一樣寬闊的懷抱,包容孩子的任性與調皮,也接納所有負面情緒。有時候會覺得她們悲天憫人,就跟媽祖沒有兩樣了。
我永遠忘不了離別的前一晚,云瀞哭倒在湘雲阿姨懷中,而我在寶珠婆婆懷裡,她們的臂彎是我們在馬祖遇到過最溫暖的。
對寶珠婆婆最有印象的是每次跳完健康操,她總會對著螢幕說:「謝謝老師」,真人明明就不在眼前,但她還是以最謙卑的態度,合掌、鞠躬感謝他,我原本以為這就是她,一派地謙遜、對人總是心懷感恩,但是她的仁慈遠超乎我的想像,也不停激勵我,一直到現在心裡還是餘波盪漾。
寶珠婆婆出生在貧困的家庭,原生父、母親將她變賣給別家當養女,養母卻在她六歲的時候過世,最後又輾轉賣給別戶人家當童養媳;婚後,家裡的經濟重擔全部壓負在婆婆身上,她無怨無悔一肩扛起,只希望孩子將來成為社會的良材。回首再看來時路,她自己也覺得苦,但是覺得別人更苦:
「原本的爸爸、媽媽也是家裡窮啊,無可奈何才把我賣掉的。
「忙著做生意,還要顧小孩;小孩不聽話,就打啊,打完兩個抱在一起哭。捨不得啊。」
就是因為這樣善解人意,她放下對原生父母的埋怨,為早逝的養母購置靈骨塔以遮風避雨,而其中兩個孩子長大後也在馬祖地區行醫、深受讚譽,大家全歸功於寶珠婆婆。
我曾經問過寶珠婆婆:「日子這麼難過,為什麼還是可以這麼樂觀?」因為我假想自己是她,早就自暴自棄了。她只是簡單地說:「不要想太多,要保持開心、恆心和耐心。」似乎有點像是聖嚴法師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而我為什麼可以在寶珠婆婆的身上看到同樣的仁者風範?
和寶珠婆婆非親非故,但是每次去見她,總會不自覺地泛起微笑,因為她可能拉著我們跳健康操、乾杯金銀花茶、或是親手料理滿滿的菜色請我們,但是吸引人的是她那一顆誠摯歡喜的心和單純地視我們為家人的心意。
這一次,寶珠婆婆又要留我們用餐了,但是我們和湘雲阿姨有約,婆婆知道是她,馬上開口說:「她人很好,去找她聊聊好。」我心底不免一笑,自咐:「妳就是一位大好人了。」沒想到一到阿姨那,她也誇婆婆「是媽媽楷模,人很好」。
細細觀察湘雲阿姨和寶珠婆婆,可以發現她們有很多的共通點,雖然遭遇的人生歷練不同,但她們同樣以最無懼的心去面對、處理種種困難,以最真誠的心對待別人。湘雲阿姨的三名孩子皆在台灣就職,她為了跟進孩子們的步伐、用MSN和電子信箱通訊,不僅擱置忙碌的小吃店生意,準時到社區電腦課報到、學習,還拿著丈夫幫她印製的鍵盤對照表,貼著電腦鍵盤敲敲打打。
離去的前一晚,阿姨煮了一鍋綠豆湯為我們餞行,還每人附上一瓶親手做的紅槽,說要感謝我們這一陣子指導她用電腦,但是她給我們的恩惠早就超過太多太多:請我們吃家常菜;利用小吃店閒暇之餘陪我們聊天;信任我們,於是分享她的眼淚。
搭機返台前,我們一手提著寶珠婆婆一大早為我們準備的早餐,一手拎著湘雲阿姨的紅槽醬,胸前似乎還殘有昨晚擁抱的餘溫。回到台灣後,我也想成為別人的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