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東愛國蒲教會 - 張九瑄

在大部分的原住民村落,青壯年人口流失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因為缺乏工作機會,所以大部分的年輕人在成年之後都會選擇到都市尋找工作。當然,在工作地也不例外。但這個現象,似乎開始變得不同。

 

旮發亞發亞嗯永續發展協會是由工作地的一群壯年人發起成立的。原本在愛國蒲已經有成立一個大竹社區發展協會,但主要管理的是關於設備維修、建築等等硬體相關的項目。愛國蒲是被山水環繞的部落,也因為地理位置比較隔絕,較能保存純樸的民風。擁有這麼好的優勢,居民們希望部落能夠再成長;加上受到其他原住民發展協會的刺激,大家也想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達到文化保存和傳承的功能。於是在2009年,旮發亞發亞嗯永續發展協會正式成立。

 

發展協會的每位成員回到部落,都有不同的原因。首先,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徐智堅,身為家中的長子,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選擇回到部落,而他的妻子莊秀嫚也跟著他一起回到愛國蒲。在回到部落以前,理事長曾經當過板模、粗工、民意代表等等工作,回到部落之後也在大溪開過早餐店。或許因為過去豐富的經歷,理事長對於發展協會的經營很有想法,提出很多計劃,到處為協會籌措經費,再將這些資源做妥善的安排。而秀嫚長老也時常支援發展協會的活動,這次的暑假營隊她就擔任十字繡課程老師;此外也在愛國蒲教會付出,協助教會活動進行。他們現在育有四個兒子,到了暑假,大家都會回部落幫忙協會事務(除了小兒子,因為他現在還在部落念小學)。

文物保存講課.JPG

協會中負責企劃執行的梅花姐國小之後就到台北念書,然後去台中工作,住了七八年。當初回到部落,是因為奶奶過世後,看了看部落的房子,突然想搬回部落;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有個比較快樂的童年,不要只是在都市中看電視、玩電腦,回到部落,孩子有更多機會和自然互動。丈夫爽快地答應,毅然決然地放棄在台中的工作,兩人一起搬回愛國蒲的家鄉。大多時候看到梅花姐總是在辦公室裡面,處理協會大大小小的連絡工作。她當初回到部落的用心顯然沒有白費,這次短暫的旅程中,幾乎都是她的小兒子和理事長的小孩帶著我們到處探險。他們對獨角仙的知識,常常讓我們兩個大上他們一輪的大姊姊讚嘆不已。

 

至於這半個月來,最常陪著我們的淑惠姐和志山哥哥,生活經驗更豐富。他們原本在板橋工作,開過自助餐、擺過地攤,最後回到部落照顧志山哥哥的父母親。回到部落之後淑惠姐曾經在大溪擺過地攤、在大武圖書館工作,最後才在發展協會做企劃執行的工作。平日一到中午,淑惠姐必須回家煮飯給公婆還有小孩子們吃,相當辛苦。因為家裡離發展協會很近,又剛好是暑假期間,家裡的三個兒子三不五時就會跑到辦公室找淑惠姐。尤其是小兒子Ala天真的行為,常常鬧得她哭笑不得。

 

志山哥哥現在除了在林務局服務,也從事婚禮佈置、燈光架設,甚至還會木雕,發展協會的新門牌就是志山哥哥做的。除了為生活努力賺錢,他們夫妻倆也在愛國蒲教會擔任課後輔導老師(在這個暑假才剛接任)。至於社區發展協會的事務,雖然志山哥哥不是員工,但也時常出現在活動場地幫忙擺放桌椅,佈置場地。

 

現在發展協會涉及的事務相當多,除了青少年暑期營隊的規畫,也包含社區老人關懷、風災後重建計劃、部落出土文物保存課程規劃、保存部落特色傳說等等,在在都反映出協會的用心。很難想像,才成立兩年的發展協會,就能提出這麼多計劃,並確實實行。

 

很多人認為在部落找不到工作,生活條件也不好。但志山哥曾經說過:「在部落,更能發揮你的專長。」因為競爭的對手少,如果懂得別人不會的專長,反而能成為獨一無二的人才。這些部落的壯年人,除了本身經驗豐富之外,也鼓勵自己學習新的技能。像這次我們去拜訪,淑惠姐跟梅花姐常常在下班之後,跟我們學習剪片軟體以及繪圖軟體,說未來發展協會可能會需要。我們當然也義不容辭地把這些小技巧,傾囊相授。

煮小米粥.JPG

或許他們剛開始回來都有不同的原因,但不可否認地,他們的確為部落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青少年成長營中,所有老師都是部落的居民,除了部落歷史是由耆老口述之外,其他課程都是由部落的壯年人口來擔任,像志山哥哥擔任夜觀生態的講解、梅花姐的丈夫擔任打獵器材教學的老師、秀嫚長老則教部落的小朋友學習十字繡。雖然每個人都不是特別專業,但大家卻都願意貢獻自己在某個領域擁有的一點知識來教小朋友,而且每個人都認真規畫課程。如果沒有他們,可能就不會有這次的青少年成長營,小朋友的暑假就只是打打鬧鬧地渡過,部落的文化也失去一個傳承的機會。愛國蒲教會的課後輔導班,也因為他們的支持,小朋友下課之後能有個固定的地方可以去。除了在課業上的進步之外,更重要的是陪伴,畢竟關心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在部落生活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工作不穩定,薪水也沒有比都市來得多,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去增進自己的能力。但他們都發揮了自己的長才,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社區。因為人少,所以大家都關心彼此,彼此幫助;因為資源少,所以需要不斷努力,學習新的事物。這些工作地的壯年人口,讓我認識到不同的生命意義。在都市找工作可能比較容易,賺的錢比較多,生活機能也比較方便。但只有回到部落,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落地生根。或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維持,但只要能為部落盡一份心力,對他們來說,這一切可能都值得吧!

作者小檔案

張九瑄
政治大學

張九瑄。21歲的生命還在期待更精采的火花。政大廣電系四年級,開始有點恐慌,幸好還算強韌,對於未來,我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