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南菁寮教會 - 温婕妤

我發現在菁寮里,大部分都是長者居多,因為這裡工作機會較少,年輕人紛紛到外面找工作,剩下的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很少看到小孩子或是年輕人。一開始因為我台語說的不是不好,而且平常很少有機會和長輩們聊天,所以看到阿公阿嬤都不太敢開口說話,只能向他們微笑點點頭,而他們也會對我們微笑點頭。

  第一次敢開口說話是在第三天的下午,那天因為拍攝活動的關係,在走路回家的路上,看見有一位阿嬤彎下腰在路邊拔草,不忍心看到她這麼辛苦,於是我們便主動上前詢問她是否需要協助。儘管阿嬤一直說不用她可以自己來,但看到那麼多雜草,一個人不知要用到甚麼時候,太陽又那麼大,所以我們還是堅持要幫她的忙。在拔草的過程當中,我嘗試開口和她說話,原本以為會很困難,但沒想到阿嬤竟然聽得懂我的破台語,我們就邊拔草邊聊起天來。為了感謝我們,阿嬤邀請我們到她家裡坐坐。家中只有阿嬤和阿公兩個人,儘管子孫們都搬到外面住了,但是他們兩個人仍自得其樂,阿公會主動去學習新事物,像是他有學過算命、書法,甚至還有學電腦呢!我們都感到很不可思議,原本以為長輩們會對這些不感興趣,沒想到阿公竟然還主動去學習對他來說非常陌生的事物。而阿嬤平常也會在外面種水果,他們也很驕傲的說:我們的水果都是不噴農藥的喔!在他們身上真的可以看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會因為年紀的關係就放棄學習,他們很努力的在找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做,儘管生活並不很富裕,但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滿足和愉悅。

 

IMG20190722105844.jpg

(左一為美雪姊)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還有一個人—美雪姐。第一次見到他是在我們抵達稻米小學堂時,這個地方就是她決定改建的,而她也很熱情的向我們介紹這個三合院。過了幾天,有旅行社的人到稻米小學堂參觀,美雪姐很熱情的向他們解說這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希望吸引更多人能夠來到菁寮。可以感受得美雪姐的用心,她非常努力地在向觀光客推廣社區,也舉辦了很多米食的體驗活動,因為後壁區是全國產米最多的地方,因此延伸出很多關於米的產品,像是米漢堡、碗粿、米麵包和米餅乾等等,都是用當地生產的稻米製成的。這也讓我反思到,其實每一個社區一定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特色,但為何都默默無名呢?其實,缺少的是有居民主動站出來推廣社區的文化和特色,官方也沒有統合在地資源,努力地向外界行銷宣傳,因此有些傳統產業逐漸沒落,乏人問津,真的是非常可惜。或許我們都太小看自己的力量了,認為憑藉自己的力量無法完成,但其實只要有一個人願意主動站出來,就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或許我應該好好想想可以為自己的家鄉付出甚麼,而不是一直抱怨哪裡不方便或是政府哪裡做得不好。

IMG_7314.JPG

  在蹲點15天裡,遇到很多有趣的人事物,也多虧有他們的幫助,我們才能圓滿又順利的結束。在他們身上都可以學習到很多,阿公阿嬤主動學習的精神、牧師和牧師娘還有美雪姐對這個社區不辭辛勞的貢獻,一定還有很多無名英雄默默的在為這個地方而努力。多虧有他們的付出,才有今日的菁寮。我們今天才能夠來到這邊學習!我也相信,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作者小檔案

温婕妤
臺北市立大學

一名19歲來自彰化的女孩,在升大二的那年暑假,決定脫離舒適圈來點不一樣的體驗。在台南菁寮社區蹲點15天裡,學習到很多東西,除了如何拍攝出好的鏡頭和畫面,更多的是感受到他們的樂天知命的精神和態度,深深受其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