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臺南新化清水社區 - 簡君庭

在2019八月這段期間,雨斷斷續續的下,還有颱風經過,大約從五月開始,數月連續的雨讓以務農為主的新化清水社區居民們連連搖頭。即使天公伯不給力,日子也不會中斷,居民們的互相照顧和聚會更是風雨無阻。

 

「我不知道你來會不會喜歡新化,但是我是超級喜歡的。」新化清水社區是我們主要活動的地方,我們與社區發展協會的林登祿理事長通電話時,他的這句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跟當地的大小朋友聊天時,也很容易就能看出大家對這個地方的認同與驕傲。而對我們來說,能自然的被接納、參與其中,甚至時不時都會接收到阿姨叔叔、阿公阿嬤的熱情關心而備感感動,不自覺的也融入了當地的腳步。

 

雖然地方不是特別大,但新化也有約15個社區發展協會,而清水社區發展協會在理事長與志工們的協力下,著重在社區長輩的關懷和居民團體活動。每天吃飯時間或閒來無事,據點裡都會有人圍在一起嗑瓜子、喝啤酒,只要經過都不免俗互問一句「ㄟ!呷飽未!」。我們在蹲點期間也時常跟著發展協會參與社區活動,包含長者送餐、課程活動、炊碗粿、一年一度的普渡等等。

 

每週四志工們會分批到據點準備送餐餐點,從備料、洗米、煮菜、煎肉、盛便當、分送便當都像是專業分工一樣,附近的人自動自發一到時間就會過來幫忙,在大家忙完要吃飯前,還會帶著在據點用餐的長輩們做簡單的健康操。為什麼能維持每週都有送餐活動呢?理事長告訴我們,希望送餐能接觸到平常不太出來活動的老人家,每週送上關心,能看到長輩們的笑臉就很滿足,而志工們維持每週一天的頻率也不會太操勞,大家都很享受服務的充實感。

長者送餐.JPG

另一個據點的特色活動是週末炊碗粿!如果有活動需求,就會有志工集合來炊到一百多碗碗粿,盛裝在清水社區自己畫的碗裡。很幸運的,去到社區第一個週末,我們也受到大家的熱心招待,還一起參與過程、吃到濃濃的古早味!某次跟理事長去關懷長輩,剛好到了清水碗粿「發明阿嬤」和「碗粿達人」的家,阿嬤也非常健談聊了許多家常事。發展協會之下還有長青會館與媽媽教室,不時舉辦活動,照顧社區的不同對象。我們在蹲點期間也每週到社區的長青會館,幫忙不同的課程,在大小朋友間穿梭到處幫忙和拍照,還有一位阿嬤給我表演劈腿,差點都嚇呆了~

碗粿.JPG

在清水社區的信仰中心便是清水寺,而在新化境內街庄古時分為八堡,信仰中心分別是護安宮、朝天宮、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武安宮與清水寺等,這七座宮廟被認為是「七星」,所以新化有「七星墜地格局」之說。在每年中元普渡,七座廟的人們都會一起到公廟朝天宮普渡,一排一排的供品非常壯觀,每個社區都使出渾身解術把供品擺得氣派。這天清早,為了準備這些食物和供品,據點裡聚集了許多志工,理事長也說「你們正好遇上我們據點每年最熱鬧的一天」,炸肉丸、煎魚、挑地瓜葉等等,各種食物飄香、煙火氣瀰漫。普渡完的晚餐時間,就能看到附近居民們來相聚,一起享用這一年一度的大餐~

普渡準備.JPG

在新化最著名的一是新化老街,傳統和新的商家交錯,和它獨特的建築風格,二是附近虎頭埤的好山好水,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新化秘境-畜產事務所,這次我們有幸跟著退休的事務所作業員進到台灣畜牧業的中心參觀。一望無際的牧草、呼吸新鮮空氣,帶路的阿伯更提到畜產事務所為台灣畜牧業所做的努力,祈求台灣能挺住這一波非洲豬瘟的浪潮,不要白費研究人員們和畜養戶的辛勤。

 

在社區裡,重要的便是人,既是鄰居也是朋友和夥伴的關係,為社區拉開一張大網,讓居民生活也可以生氣蓬勃。

作者小檔案

簡君庭
交通大學

簡君庭,交通大學外文系大三。

成為一個聽故事、說故事、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