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基隆 武崙社區 - 許佩雯

「志工」在武崙的意義和地位都是從現任里長李文財里長上任後才慢慢建立的。跟志工阿伯阿姨聊天時問到他們之所以願意成為志工、跟隨里長腳步的動機,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表示:「以前里長的政績不顯著、居民無感,但年輕的李里長上任以來,不但擁有很高的抱負與理想,更可貴的是有努力去實踐,也有讓居民真正看到武崙的改變。」

 

像是居民最引以為傲的打掃活動,從剛開始推行到現在,一週三次的打掃只要里長人在武崙就一定會出席,不光是現身巡視,更會親自拿起掃把、彎下腰跟著打掃,邊打掃還不忘跟社區居民道早安、拿出手機替志工拍照記錄、和商家總是能抓住經過的短暫時間聊上兩句。

 

志工阿伯阿姨們都是被里長的所作所為感動、退休後一閒下來便陸續加入,雖然曾經被其他人質疑武崙里何必掃地掃成這樣?這樣地上還會有垃圾嗎?但當大家都不曾後悔踏入武崙志工團隊,並且勤奮地參與不善罷甘休,答案已經顯而易見。除了回饋自己居住的土地,更能順便充實生活、拓展社交、常保活力,退休後生活反而更忙碌,但也更快樂。

IMG_2543.JPG

聊天時,其中一位志工阿姨笑道:「我們要不要來試一個月不掃會怎樣?」阿芳阿伯馬上回嘴:「不用一個月,一個禮拜就夠了。像我們一週有連續兩天沒有打掃,朋友看到馬上說:『唉呦你們很久沒有掃地哦!』馬上就看出來了,因為有了比較。」另一位阿姨也補充了一個例子:「我們過年的時候環保志工休息,樓下店家的老闆還會說:『欸?好像好多天都沒有看你們出來掃耶!』我想說真是的竟然連過年都要打掃嗎?哈哈哈哈!」阿姨們一個個接力發言舉例,更明白地展現里長及志工們努力的成果已經內化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里長、志工及社區居民三方,彼此因為被打動而付出,進而獲得回饋,有了回饋又更有動力持續地付出,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也正是武崙能夠日漸茁壯的一大因素。

 

除了環保志工團,另一個武崙志工阿伯阿姨出席率最高的活動是每週四的共餐時間。共餐主要服務的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只要事先登記便可以拿著便當盒來盛一碗又滿又豐盛又健康的飯菜回家享用;如果沒有疫情肆虐,據點則會準備餐盤給長輩們,盛完飯後直接在據點內用餐,許多志工對於因應疫情而取消的熱鬧用餐場面感到可惜,因為共餐活動的初衷就是鼓勵長輩們走出家門,藉由一週一次的聚會時間結交朋友、充實生活。

 

在籌備共餐活動時,志工阿姨們分為三組,每週輪流負責主要事務,空閒時間較不固定的阿姨則負責機動工作;其他沒有排班的阿姨可以享受休假,也可以自發性的來幫忙。十一點半才開始的共餐活動,八點出頭就陸續可見志工阿姨們忙碌的身影,我們參與到的兩次共餐因為剛好都有「地瓜葉」這道菜,所以備料時總會花費一大部分的時間及人力處理地瓜葉,其他阿姨也不停歇的忙著洗米、切菜,大家都要忙了大約兩小時後才終於得以坐下休息。雖然是緊鑼密鼓、跟著時間賽跑的工作,志工阿姨們也不忘邊談天說笑,隨心所欲的開啟或結束、加入或退出各種話題,武崙的阿姨們總會讓一切事物或活動變得輕快且愉悅。

IMG_2770.JPG

因為「里」而聚集的志工好處多到無法勝數,住的距離近讓志工們在服務以外的地方能產生更多交集。例如有位志工阿姨平時獨居,其他阿姨便三不五時到她家作客,時而一起練習烏克麗麗,時而一起下廚煮飯再邀請大家共享,時而買了菜就順道按個電鈴送了幾把青菜……;例如只要據點缺了甚麼東西,一定會有人大喊:「我家有!我回去拿!」而那位志工阿姨過個五到十分鐘便會緩緩拿著東西回來;又例如團購、好物推薦、食譜分享、技藝交流……。因著地緣因素都變得方便,武崙的凝聚力也不知不覺在生活中的小地方一點一滴堆疊了起來。

 

十六天的觀察下來,武崙的志工阿姨們的共同特色是樂於分享,不論是分享新聞、物質、故事或是快樂,每位志工阿姨在各個類別的「分享」中總能找到自己的依歸,而最常被拿來分享的東西是「食物」。也許是因為志工的組成以婆婆媽媽為主,又也許是因為在最愛品嘗美食與享受人生的武崙社區,據點的冰箱除了堆放共餐所使用的食材,也裝了不少志工阿姨提供的食物,舉凡海燕窩、洛神花、仙草、鴨賞,都能位志工阿姨們已經足夠精彩的聊天日常再增添些色彩。

 

這裡,恰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恰似孔子腦海中理想的大同世界。武崙社區的故事聽起來都很日常、很平凡,不會讓人覺得轟轟烈烈或標新立異,但這樣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關係和感情在高樓林立的都市社會中已經碩果僅存了。

20200815_062314.jpg

作者小檔案

許佩雯
中山醫學大學

我是許佩雯,醫學生,應該是蹲點第十二屆年紀最小的人,台北和台中都是我 的家鄉,興趣和嗜好極廣泛。喜歡動物,喜歡嘗試不同事物、探索世界各個角 落;不喜歡虛度光陰,總是會替自己列了一串人生清單,再努力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