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 福音部落 - 謝佩妤

蹲點的某天晚上,我們到部落的雜貨店找一位阿公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得知阿公是土生土長的福音人,從小到大都在部落中長大,也曾經是青年團的一員。阿公對於部落的感情深厚,從年輕到現在都非常積極地參與部落的事務,直到現在也時時關心著部落的狀況,擔任部落的顧問。

 

阿公在退休前是一位牧師,在花蓮各地四處傳教,有好長一段時間是在瑞穗鄉服務;但是,不論去了多遠的遠方,阿公都覺得最後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因此阿公在外工作幾年後,便決定回到福音部落,為自己部落的教會服務。阿公說:「這裡是我的家,是我的根,我不回來的話,誰要回來?所以,我當然要回來我的故鄉!」。阿公的一番話,讓我為之動容,也深深體會到了阿公對於部落有多麼的熱愛、感情有多麼深厚,而之所以會如此深愛的原因,便是因為這裡是他從小到大長大的地方,孕育他成長茁壯,福音部落是他的「家」,也是他的「根」所在的地方。

DSC_0246.JPG

福音部落中,大部分的小孩在成年之後,都會離開部落到外地去讀書,爾後可能就在別的地方定居、成家,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會回到部落與大家團聚。青年人口不斷外流,造成了部落的人口老化、阿美族的文化流失。失去年輕人的部落彷彿失去了動力,許多部落中的事務缺乏新血的注入,可能面臨沒落或是原地踏步的情況;有些老人則成為獨居老人,平日的生活起居沒有人關懷照護,使人擔憂。倘若我們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也會發現其中的糾結,因為隨著城鄉差距的擴大,就業謀生的壓力,讓許多族人離鄉背景到都市求生存,這是一件非常兩難的事情。

 

在聊天的最後,我問阿公,您有多麼喜歡福音部落?阿公說:「我很愛我的部落呀!我生要在這裡,我死也要在這裡。」,這番話讓我與我的夥伴深深感動,真切地感受到阿公對家鄉的愛有多深。杜甫的詩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時,現實的殘酷使人不得不離開家鄉、到外打拼,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關心自己的家鄉,有空閒時間時,也可以多回去走走、多關心自己的部落與家人,因為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燦爛耀眼,家鄉的月亮總是最圓最亮也最美麗的。

 

那晚睡前,我躺在床上想了好久,不只部落中的居民,其實就連我自己也是,總是覺得家鄉外的世界比家鄉好,對於外頭的環境充滿好奇與期待。上大學後,我離開家裡獨自到其他縣市讀書,自己租房子住,現在我才明白,原來「心之所向,就是故鄉」,在外地,我吃不到熟悉的口味、在路上遇不到熱情的鄰居、柏油路上也沒有可愛的小貓小狗,也許家鄉不是最完美的地方,但使在異鄉的我時常思念,這樣的心情,跟許多部落中的族人是相同的吧!

DSC_0091.JPG

作者小檔案

謝佩妤
彰化師範大學

謝佩妤,二十一歲,天秤座,很慢熟,內心充斥著感性與猶豫不決的因子,常常在期待長大的同時,也懷念小時候簡單的時光,喜歡看著海發呆,也喜歡在騎車時開演唱會,想當一個能帶來溫暖的人。